1.哪位经济学专家给我分析分析,油价居高不下和现阶段通货膨胀有多大的关系?

2.伯南克的个人资料

3.出租车计价表的“单程”和“往返”是什么意思?

4.未来汽车行业前景是什么样?

5.为什么2008年7月中旬后国际油价暴跌?

6.今年洛阳的出租车会涨价吗

2006年北京油价听证会信息_北京历年油价

最近,华尔街投资银行的经营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实体经济乃至人们心理剧烈动荡。中国贸易及金融投资已与世界具有较大关联度,这使得我们在大洋彼岸也感受到华尔街破产狂潮的巨大冲击。中国经济在困难的环境中已经前行了大半年,下一步还会遇到哪些风浪?如何应对?

中央明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主要任务。这里就如何准确理解中央精神与应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问题,谈一些看法。

把握中国经济形势的两个关键数据

美国华尔街金融动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直接看主要是其金融产品的估值变化导致我国金融机构的投资品价格缩水;间接看主要是美国此次出现的金融压力导致本国及多国经济减速、消费缩减,进而使我国对美欧贸易出现下滑。间接影响的效果明显大于直接影响。原因即在于外需型经济目前占我国GDP总量已经有较大规模,而一旦下滑,所出现的缺口则需推动经济增长的另两个轮子——国内消费、投资来弥补。

中央明确提出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8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数据显示,GDP增长10.4%,增速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CPI同比上涨7.9%,其中6月份上涨7.1%,环比下降0.2%。这是海内外一个时期内最关注的中国经济两个关键性指标。中央提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抑制通货膨胀的两大任务也集中体现在这两个指标上。从这两个指标看,目前我们经济基本面是积极的,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困难仍然不少。就下半年的情况看,外需、国内消费、投资三个方面有许多变数。一是受国际经济环境依然不景气影响,下半年外贸出口仍将呈降温趋势;二是居民实际收入继续下降,住房、汽车等消费热点降温,可能导致消费实际增速减缓;三是企业效益滑坡和需求降温将改变社会投资预期,企业自发投资意愿下降,可能影响增长后劲。这些不利因素总的看虽还是可控的,但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比较复杂,一些不确定因素将使经济走势发生新变化,更需要密切关注。

首先要关注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来因和发展趋向去向。《北京日报》前不久报道,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已达1.68万亿美元。专家预计到年底外储有望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从近年外汇储备增长态势看,外储每年都有翻倍增加趋势。有研究机构发表观点称,央行开展的公开市场操作对绝大多数外汇流入进行了对冲。这说明由外汇储备增长过快所导致的“流动性过剩”目前仍是难题。

报道提示:如果中国向美国出售一双价值1美元的袜子,则有1美元会流入中国。出口商的售汇银行买入这1美元后将它卖给央行,成为外汇储备,出口商按汇率得到人民币。而对冲操作产生的人民币是央行新增货币,可能会引发通胀。这笔钱可以作为存款或现金持有。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信贷政策进行流动性掌控。研究人员认为,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已被推至历史顶峰,货币政策对抑制通胀正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按照我国的管理办法,外汇需要以人民币结售。今年上半年贸易顺差990亿美元,个人净结汇536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613亿美元,大量的结汇使银行体系流动性不断生成。而每购汇300亿美元就需上调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才能对冲因此吐出的流动性。

近期讨论热点回到加息,但加息无法根本解决由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导致的“流动性过剩”,仍会陷入“从市场购入外币再投放人民币到市场”的恶性循环,因此,解决这个渠道所导致的“流动性过剩”很重要。这一分析对把握我国宏观政策的调控很有参考价值。从一些新公布的数字看,目前流动性仍偏多。如何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对策建议。包括长期实行的“奖出口限进口”外贸政策和“宽进严出”引资政策,是否需调整及如何调整,都是调研重点。

从当前经济报道看,可把重点放在正确把握以下几个关系上:一是要准确把握经济中的困难和我们党和解决困难的能力的关系。今年两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总理说今年恐怕是“最困难的一年”。最近总理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研讨班上讲话时说,今年来及时取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正在收到积极成效。

下一步如何走,关键看对世界经济总体形势的把握是否准确,经济政策是否应对及时,落实是否到位。这当中,要正确看待国际经济因素影响与国内阻断机制的关系。当前国际因素复杂多变,高油价和高粮价已导致世界经济多个指标冲上历史高位,这仍是全球最大不确定因素。就国际情况看,有一些常理不可解释的原因。美国用粮食造乙醇,按理该减轻对石油供应的压力,但不仅没有,反而把油价和粮价双双推高。从应对高油价和高粮价的压力看,我国取的措施是有效的,至今粮价和油价对国内物价的推动基本上还可控。这中间,国内与国际之间一些阻断点的设置,说明必要的行政干预和财政政策的实施有效。

正如温总理所说,我们有广阔的国内市场、比较充裕的资金和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优势,还有改革开放30年奠定的物质基础和体制基础,有多年来积累的应对风险的经验,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从大局去观察具体经济问题

经济报道本身有其特殊规律,但不同经济现象相关性很强,会连带引发许多社会问题,而社会问题又往往会引发政治问题。当前经济报道较难把握,关键就在如何稳妥把握好与经济相关的社会政治问题。其核心就是要求注意牢牢树立社会稳定的意识,在看待一些经济现象时,必须有注重社会的观点和讲政治的观点,概括说,就是大局观。

例如楼市问题。有的稿子从维护消费者利益角度对楼市等下跌叫好。这从一个方面看不无道理。但是,这需要注意考虑两个角度:一是从目前经济宏观大局看,宏观调控提出的是防止大起大落,过快上涨固然不好,过快下跌同样不是目的。尤其是人为措施导致下跌,更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二是从维护社会经济稳定角度看,楼市本身是经济循环中的一个链节,要注意在维护消费者利益同时,也注意保护生产者积极性。房地产一头是投资,一头是消费,而且其产业链很长,在固定资产投资中长期占比约20%。尤其是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它与金融联系紧密,如果因人为原因持续下跌,出现银行呆坏账,对经济稳定的破坏作用很大;反过来,如果有办法维持楼市不过快下跌,不失为维护社会经济稳定的好办法,就应积极使用。这就决定了在报道楼市调控时要有全局观点。

这种经济大局和社会大局观不止出现在楼市。前两年,猪肉生产中因有关部门没察觉生产者积极性滑落,没及时取措施,最终引发肉价上涨,打响了这轮农产品通胀第一枪。这一教训值得吸取。当前有两个情况必须重点关注:一是养鸡业的情况,鸡的供应包括蛋的供应,比猪肉问题突出,因为肉的消费有替代性,即用鸡鸭鱼等来代替,但人们的消费中各种人群对鸡蛋依赖性更大些,千万不能在蛋的供应上出问题。二是当前猪肉价格有所回落,要注意回落幅度不能大,肉价跌幅一大,必然要导致养猪积极性的新一轮下降。对有关市场情况,要密切关注、及时报道。

报道提示:最近南方养殖业基地广西玉林出现大量宰杀雏禽的情况。这些地方的养殖企业因面临成本增加和销量锐减压力,大量宰杀雏禽。本来,5-6月应是家禽销售旺季,但今年反常,活鸡批发价格不涨反跌,活鸡出栏价已由每斤11-13元跌到了6.5至6.8元。而按照养殖成本,每斤7.5元以上才能不赔本;而去年下半年至今,玉米、豆粕等价格涨了50%至100%。对这一情况,要有足够警惕性,防止重蹈猪肉下跌、上涨覆辙。

国际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往往可以视作国际政治报道。特别是美国,国家战略的把握有系统研究和路径选择。观察研究美国以至世界经济问题,必须从国际政治角度看问题。最近美元持续贬值就不能单纯从货币现象分析,而要研究美国化解这轮经济困难的“国策”。

报道提示:研究现在美国货币问题还在持续,油价高涨也逼得美执政者必须正面应对油价持续上涨趋势。布什总统终于宣布要取消开近海油井的行政禁令,这件事放在油价节节攀升背景下,显示出美国人的紧张感,导致必须改变其石油战略观,如果放任不管,高油价必将导致金融体系溃决,进而给全球经济结构带来紊乱。美国国会进行油价听证会,这是观察美国国家战略调整的一个重要窗口。

许多经济问题也需要放在世界范围去把握。当前,国家***的外交活动基本上围绕经济问题展开。要特别关注同志最近在参加g8对话会中的一些重大举措,可以清楚地看到新兴大国也称为发展中大国正在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产生的重大而深远影响。如中、印、巴、南非、墨的发展中五国协调机制、“金砖四国”协调机制等,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不断上升。这一趋势总体是对我有利。而且,当前世界大局中同时升温的粮食、能源、金融三大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发展中大国的积极参与和贡献,才能最终解决。在粮食安全成为新的全球性焦点议题后,发达国家做姿态、转移压力,把当前粮价上涨归咎于新兴大国的发展,炒作“发展中大国责任论”,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责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有针对性地批驳西方媒体的炒作,对我国如何应对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对世界粮食安全已经发挥的贡献等予以充分报道。围绕这些情况可组织一些报道策划。我国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被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受到压力,既是个重大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个重大政治问题。根据目前复杂的情况,报道要发挥作用,特别是对外报道要发挥独特作用。重点是广泛宣传“中国经济机遇论”,讲清楚我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的利益和机会,包括我国“走出去”的企业的投资活动给当地就业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机会,要作为典型,加强对外宣传。我们自己基于国家利益而生长出来的国家意识,应是主导经济报道的主调。

报道提示:今年一季度全球针对我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多达17起。对外经贸摩擦问题已向常态化发展。而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与我经贸摩擦均在发展,发达国家的高端产业开始感到我竞争压力;发展中国家认为我产品对其低端产业冲击增大。一些政客拿涉华经贸问题做文章,将各种因素导致的本国部分产业不景气和失业问题等归咎于我。人民币升值、金融保险开放、环保标准、主权财富基金等都成了炒作重点。

以战略眼光研究经济波动

经济总是在波动的。经济新闻报道要领之一,就在于如何敏锐捕捉这些波动。这是直面经济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必须做好的基础课。经济运行波动性也决定总体趋势中总是以看好看多为主,当前经济中遇到的困难与所面临的机遇相比,希望大于困难、机遇大于挑战。所以,在经济热点报道中要注意分析好宏观上的信心,把中国经济能够保持持续发展20年的各种支撑因素分析清楚。

这一结论其实不难分析。中国人作为劳动力的特质和“人口红利”阶段,决定经济成本全世界范围较低;人民币低估和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也就是中国人对全球需求和供给总体上看多数自给、多数商品过剩,这决定我们顺差不会小于逆差;体制不断改革完善,科技水平不断进步等等硬实力、软实力支持,必然会拉动或推动经济发展。可以断言,只要不发生大的战争和全局性的深重的自然灾害,最勤劳的国民必定会成为最富有的国民。这一过程应是20年至50年。

如何从社会普遍关注的经济热点来具体分析如何看到困难中的信心呢?例如,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在掌握“从紧的货币政策”宏观政策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节奏等具体操作层面的关系。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不等于一定要中断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小企业的困境最近已受到各界关注,中央明确支持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在分析经济现状时,往往是从结果上分析原因;其实,还原一些职能部门的工作过程,从过程中不难发现一些无所作为的心态和过于简单化的做法。如果把这种心态和做法通过典型事例通过报道反映出来,有很大决策参考价值。央行最近公布的降低“双率”的措施,明显带有支持中小企业的目的。这些政策在各地的落实情况也需密切关注。

报道提示:目前全国多个地方的企业面临许多困难,出口退税、汇率上升、成本上涨等压力都很大,加上融资困难,中小企业大量歇业、停产和倒闭。而中小企业为我国城镇劳动力提供了75%就业机会。如果中小企业大批倒闭,想实现年新增1千万人就业的目标会很难。如果这一情况再蔓延、扩大,必将带来经济滞涨,进而带来沉重就业压力,特别是大量就业人口是农民,这必然导致农民增收渠道中断。面对这些问题要明确,在实施中央政策过程中,如果用“一刀切”简单处理,最终结果必然是,通胀没控制住,经济伤了元气。关键是找准这次通胀的成因,对症下药。

再比如,当前股市低迷,从最高点跌落到目前水平,明显不正常。其主要原因是对当前股市与经济基本面的关系如何把握,许多人心中没底。现在的解释是当时对股权分置、大小股东利益取向不一致的状况不看好,因此长期低迷。目前投资者情绪普遍低落,究其原因,关键是没信心,而没有信心主要原因又是对我国经济基本走向看不清楚,对次贷危机和我国宏观经济前景的担忧较重。其实,我国整体经济基本面并没发生大的变化,国外投资者看好中国市场,也正是看中中国经济有个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只要对宏观趋势有了这种共识,一些具体导致股市下跌的因素自然会化解。

报道提示:在“大小非”减持问题上,股改之后大小股东利益已趋向一致,大股东减持并不是看自己原始持股成本,而是与散户一样,在判断市场前景不好时减持会多些,在银根收紧、缺乏流动性时抛售。中国证监会调查统计显示,“大小非”对市场有压力,但不是波动的主要因素。未来还应在对“大小非”进一步规范、增加减持透明度的同时,更注重稳定市场预期,引导“大小非”在资产价格较高时减持股份。

有人质疑“中国上市公司不给投资者分红”,目前市场上也提出好多解决方案,但是,如果按照股市能够发现资产真实合理价格的规律,像我们这样新兴的资本市场上,直接分红有时往往不如把应分之红放在上市公司股价中、以放大其价格。如每股5分钱的利润,如按20倍市盈率算就是1块钱,有投资者就认为,与其把这5分钱分配成现金,不如把它按市盈率加到股票价格上变成1元钱更合算。当然这种判断也只能在看好中国经济宏观基本面趋好的前提下才能作出。

判断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是必然趋势,不等于否认发展道路上有一系列问题急待解决。

从当前困扰国内经济的因素看,有些属于眼前和长远都必须研究关注的,即“近忧”和“远虑”交织的问题。应该有以长远眼光研究经济战略解决之道。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同志最近谈到,我国对进口的依赖程度较高的几种短缺是引起国内市场价格波动的重要和潜在因素。它们是石油、食用油、大米、短缺的金属矿藏包括铁矿石、氧化铝、铜矿石等。我们可围绕这几项,从国家战略角度做一些系统调研,除关注宏观经济政策角度外,还应着眼技术进步角度,广泛了解各方面建议,做出对决策有参考和借鉴价值的报道。

报道提示:1.石油:今年我国进口石油将达1.8亿吨,油价高昂,已成国民经济一个沉重包袱。按照我国条件,必须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在替代上下功夫。煤制油是一项适合国情的战略措施,按照试验情况,如按煤价每吨500元计算,其成本可控制在相当于进口石油每桶50美元以下,具有很强竞争力。如果能成功,我国煤炭、水和运输条件则应统筹布局加以调整。按照美国、巴西发展生物燃料的经验,并根据我国重粮的国情,应大力发展非粮食的生物能源,包括种植麻风果、木薯等提炼燃料等。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应成为结构调整的方向。

2.食用油:去年我国进口大豆2950万吨,按20%出油率计算,相当于进口食用油590万吨,加上直接进口838万吨,合计达1428万吨,占我国食用油消费量62%。从长远看,立足国内解决食用油供给问题,与粮食一样是维护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需要。如何在不与粮争地情况下增加国内食用油供给,要寻找挖掘荒山荒地扩大各种高油作物的途径。如茶油树亩产茶油可达75公斤,品质优于橄榄油,在长江以南地区适宜大规模种植。像汶川地震山区种植大量樱桃等水果,运输和保存的压力都很大,如果经论证改种适宜的高油植物,抗市场风险能力会强得多。

3.大米:国内水田减少而消费量增加,如何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和提高产量,迫在眉睫。利用我国的种植技术,在东南亚等地建立水稻海外生产基地的思路,也是个可行的选择。

4.生猪:现靠农民散户养猪模式越来越难抗市场风险,规模化养猪应是大力扶持的政策方向。

5.短缺的金属矿藏包括铁矿石、氧化铝、铜矿石等:我国目前外汇储备较多,如何大力使用各种渠道参与国外的控制、联合开发等,应是当务之急。

从环球与人类发展这一主要矛盾看,压力是全球必须共同面对。纽约市场油价突破每桶145美元后最近虽有回落,但总体还在高位上盘桓,对此海内外都予以关注。如何减缓对高油价的担忧,一定程度上放缓油价推高因素,只能从发展新能源上去找。就我国来说,国家“十一五”规划已把新能源作为重点产业加以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法》鼓励资本进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具体发展目标。在政策倾斜下,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产业化规模将不断扩大,新能源产业呈高速增长态势。院最近批准的农业部“三定”方案明确要求农业部加强对农业生物质产业的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促进农业合理配置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报道提示:浙江省兰溪市将巨菌草、象草等作为发电“能源草”试点种植,一亩巨菌草发电量可相当于4吨煤的发电量。湖北省将在5年内建设600万亩木本生物质能源林基地,主要树种为乌桕、油桐、刺槐等,以此改造荒山、荒坡及可改造低产林等,前景广阔。云南也提出建设木本油料基地。这些前沿性做法值得深入调研。从全国总体情况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林等完成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未被利用的荒草地是我国最重要的保留土地之一,如果把其中适合种植的360万公顷荒草地种植生物乙醇能源植物,每年潜在生物乙醇产量达1100万吨,可替代当今汽油消费1/5以上。国土部和国家林业局的数字显示,我国现有薪炭林、木本油料林和灌木林达5000多万公顷。

各地发展生物燃料原料种植应对世界能源形势的尝试尤需大力关注。目前大致有三条途径:一是利用甜高粱、甘蔗和木薯等非粮食能源作物,生产燃料甲醇、乙醇替代汽油;二是利用大豆和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油棕和黄连木等油料林木果实、工程微藻等油料水生植物以及动物油脂、废餐饮油等为原料制成生物柴油;三是利用生物质发电、沼气工程和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我国现有木本油料树种总面积超过600万公顷,果实产量在400万吨以上,除少量开发食用和工业用途外,大都处于荒废状态,如加以集约化利用,可转化为客观的生物燃料油。对这些问题,相关产业研究尚不充分,近期可结合国家最近推行的林权制度改革,在调研与报道策划中予以关注。(作者: 吴锦才)

媒体称中国未来两个月可能出现新一波中小企业倒闭潮2009年02月05日 00:50人民网-国际金融报大 中 小 打印未来两个月内,可能出现一波中小企业倒闭潮。

中国乡村的传统,春节要过到正月十五。可是金融风暴的寒意早已吹到了中国的角角落落,过大年的传统不得不改变了。

位于上海沪西工人文化宫的“天天职场”,在春节期间天天开放。来自湖北农村的小伙子小张大年初三就来这里找工作了。他去年在广州附近的一家工厂工作,年底被裁员了。“现在就业形势这么紧张,我怕出来晚了找不到工作。”他满眼焦急地说。

像小张这样等待工作机会的人何止千万。据报道,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近日表示,2008年离乡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总人数约为1.3亿人,调查显示15.3%失去了工作或者还未找到工作而返乡,今年有2500万农民工寻找工作机会。

“我的舅舅,还有十几个亲戚,和我一样以前在广州打工的,都辞了工作,打算过几天来上海看看。”小张说。

在珠三角失去工作的农民工,能否在长三角找到工作?长三角各地出台的就业保障措施能否给他们帮助?

短缺2000万变失业2500万

去年3月,记者曾就“中国制造业工人严重短缺”的话题访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昨日他在接受访时再次表明,“去年9月以前,全国的很多制造企业都缺工人,需求总量在1500万至2000万之间。”

半年时间未到,从短缺2000万工人到失业2500万工人,反差为何如此惊人呢?

“主要原因是这些裁员的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外贸出口产品企业,依赖国外市场,订单减少后,裁员和倒闭往往成了这类企业的不二选择。”刘开明说。调查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据相关报道,从去年7月以来,已经有大约5000家港商在内地开办的中小型企业倒闭。

情况原来不应变得如此糟糕。“其实在去年10月份以后,虽然有企业关门,当时还是有一些企业缺人。但是很多工人嫌收入减少,辞工提前回乡了。等过完年,现在想找工作的时候,形势却比年前更恶化了。”刘开明说。

未来两个月,中国可能出现新一波中小企业倒闭潮。据美国媒体报道,最近几个月,来自欧美的订单平均减少了1/3到1/2,在未来的一两个月中,中国至少还有3000家工厂面临倒闭。香港中小企业联合会会长刘达邦估计,港商在内地的工厂中大约有40%会推迟开工。香港中小企业联合会也证实,两家位于广东东莞,雇员超过1000名的生产家居用品的工厂将开工日推迟到3月底。

长三角工作也不好找

小张和他的亲戚们,能在上海附近找到工作吗?其实上海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

在上海宝山区大场镇一带,聚集了不少中小企业。一位纸箱厂老板近日在闲谈时抱怨生意难做,打算将原来雇佣的22名工人裁减到7个。还有一家为宝钢下属钢厂配套的五金企业,原先雇佣的15个工人只有3人上班,其余工人的“饭碗能否保住”很成问题。

据记者了解,长三角地区的高科技企业也有裁员现象。台积电、富士康在苏北的工厂有大规模裁员。“上海和苏南地区的工作机会可能稍多一些,苏北和浙江地区相对差一些。”刘开明说。

“相对而言,长三角比珠三角的经济形势可能要好一些,对劳动力的需求更大一些。但是现在整体形势就是经济增长放缓,也很难讲长三角的工作更好找。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形势会更加严峻,劳动力需求会持续减少。”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长三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葛守昆昨日接受记者访时说。

://.hao123/stock.htm

://.cnfol/

哪位经济学专家给我分析分析,油价居高不下和现阶段通货膨胀有多大的关系?

1、原则上出租车不允许私自涨价,物价部门、部门及相关部门联合召开听证会通过后才允许出租车涨价;

2、现实中燃油却在不停的涨价,为了拉动出租车从业人员积极性,允许出租车从业人员收取燃油附加费;

3、收取燃油附加费是现行政策,燃油补贴是政策性补贴,燃油附加费由乘客承担,燃油补贴由发放。

伯南克的个人资料

有关系,但是关系不大。

1、首先,原油、成品油它是一种商品,既然作为商品,那么就必然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也就是商品的价格围绕这商品价值根据供需规律来上下波动这个规律。说简单点,就是供大于求,就便宜,而供小于求,就贵。目前我国的油价居高不下,其实最主要的原油还是供求关系的矛盾制约。我国从十多年前,就已经由原油出口国变为原油进口国,而这些年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私家车的出现,导致了国内原油的需求进一步攀升,需求不断增长。那么相应的原油供给方面的,大家知道,石油是不可再生,而一定时期原油的产量是有限的,再加上最近中东石油主产区不断的纠纷,进一步影响到了石油的稳定生产,所以导致了国际原油价格不断走高。最近好像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主动动用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来投入市场,希望可以抑制油价攀升,但是说实话,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需求在不停的增长,看不到尽头,而供给,则早已计算出了全球石油总量,早晚要用完。所以油价从宏观角度来看,是只会涨不会跌的。

2、某些地区的特殊国情,这个不便深入解释,简单说说吧,由于一些体制的原因,在某些地区,从原油到成品油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特殊的利益链条,所以最终这些额外的成本,如税收、附加费、经营企业臃肿机构的人员工资等等,石油企业不会让自己赔钱,所以,最终,最终,就通过各种方式最终转嫁到最后的消费者身上。各种附加费、中间成本过高,这在某些程度上也导致了油价的高企。

3、最后说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个宏观的概念,一般是指一国货币的总供给超过了该国合理的需求,最终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这个的影响是针对于整个国家或者经济区域所有的商品,不单单是油价,首当其中将会是食品、药品等基本生活必需品,所以整体上看,通货膨胀对于油价的居高不下的影响是有,但绝对不是主要的,而且影响极其有限。我们可以很简单的想到,如果仅仅因为通货膨胀一个原因,导致油价大幅上涨,那么我想那个时候肯定已经没有人去加油了,大家早就去超市排队抢购大米啦。呵呵

如还有不理解的可以追问。

出租车计价表的“单程”和“往返”是什么意思?

本·伯南克(英文:Ben Shalom Bernanke,1953年12月13日-),美国经济学家,现任美国联邦储备局。1953年12月13日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的奥古斯塔,15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2005年6月,伯南克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2009年12月,伯南克当选美国《时代》周刊2009年年度人物。2010年1月28日,获得美国国会参议院最终投票确认连任,2010年2月1日到任,任期4年。

人物简介

本·伯南克

本·伯南克(Ben Shalom Bernanke,1953年12月13日-),美国经济学家,现任美国联邦储备局。生于美国佐治亚州奥古斯塔,19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伯南克有神童的称号,大学入学考试SAT成绩1590分,离满分仅差10分,被哈佛大学录取。 伯南克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7年,曾担任经济学系主任。从1987年起成为美联储访问学者,期间1987年至1989年在费城联邦储备银行、1989年至1990年在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1990年至1991 年与1994年至1996年两次就职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2002年被布什任命为美联储理事。2005年6月,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10月被任命为下任美国联邦储备局,接替格林斯潘。2006年2月1日接任格林斯潘出任美联储。[1]

编辑本段生平事迹

本·伯南克1953年12月13日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的奥古斯塔,在南卡罗来纳州一个名叫狄龙的小村子长大,父亲是当地的药剂师。伯南克小时候就表现出了自己在智力方面的潜质,小学六年级时赢得南卡罗来纳州拼字比赛冠军,如果不是后来在“edelweiss”(高山火绒草)这个单词中多加了一个“i”,他差一点就赢得了全美单词拼写锦标赛的冠军。 在高中时代,他就是加州SAT考试年度最高分获得者,大学入学考试成绩达到1590分,离满分仅差10分。高中毕业时,由于伯南克在各方面的优秀表现,他获得了美国高中毕业生的最高荣誉“美国优秀学生奖学金”。[2] 15年,伯南克在哈佛大学获得经济学最优等成绩,并于19年在麻省理工学院(MIT)获得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时,伯南克最感兴趣的有两件事: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波士顿红袜棒球队。“进入麻省理工后的第一个秋季,我逃了许多堂课,就为了看棒球联赛。”伯南克回忆说。那一年,波士顿红袜队输掉了比赛,他至今仍为此伤心。同时,伯南克对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浓厚兴趣使他潜心思考和研究大萧条的原因,并开始长期关注通货紧缩对经济所构成的威胁。 伯南克的大部分生活都与校园紧密联系在一起。完成学业后,他直接把身份转换成了教师从事学术工作。19-1983年,本-伯南克博士担任斯坦福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助理教授;1983-1985年,他担任斯坦福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副教授。这期间,他发表了一篇影响深远的论文,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停滞的根源所在。他并不重视美联储允许货币供应下降而造成的损害,而是将关注重点转移至美金融系统失灵的问题上。 1985年,本-伯南克博士转到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经济和政治事务教授;1996-2002年,他出任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主任,为这所名校吸引了不少经济学人才。在普林斯顿大学任经济系主任期间,伯南克除在学术方面颇有建树外,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也显露了天赋。他从不认为自己比同事们更聪明或者职权更大,而是习惯于倾听不同的声音。他也从不参与政治纷争。在从事教学活动期间,本-伯南克博士还是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访问教授(1989-1990)纽约大学经济学访问教授(1993年)。 2002年8月5日,本-伯南克博士进入美联储,作为决策委员会的候选成员,并于2003 年11月14日被推选为美联储委员会正式委员。2005年6月,伯南克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但是其实,早在正式进入美联储之前,本-伯南克博士就已经担任过一些美联储的职务,他是费拉德尔菲亚联邦储备银行(1987-89)、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1989-90)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1990-91、1994-96)的访问学者,此外,他还是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学术顾问小组的成员(1990-2002)[1] 2011年11月,据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福布斯2011年度全球最有权力人物榜日前揭晓,负责监管世界最大经济体货币政策的美联储伯南克位列第八。

编辑本段当选理事

当伯南克2002年被布什选为美联储理事的时候,他显得有些惶恐,不过这显然情有可原: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好友兼同事、经济学家艾伦·布林德此前在美联储副的职位上只呆了两年,就因为和格林斯潘意见不合而走人,重新回到了学术界。 本·伯南克

在离开学术界进入美联储以来的近三年里,伯南克更多的仍然是表现出了自己的学者风范,而不像是一个体制内的政治决策者。凭借着自己脑子里的诸多新想法,他很快就为自己赢得了“个人创意工厂”的称号。他的自由思想方式在那些早就习惯了美联储高度谨慎行事风格的银行家和投资者中很受欢迎。 不过令人惊奇的是,虽然伯南克的思维非常独立和活跃,但美联储此时表现出了更大的宽容。在2004年一次访中,伯南克表示:“我认为,我的很大一部分贡献,是我作为一名学术界人士、一名智囊人员所做出的。美联储里没有人试图来协调我的观点,也没有人叫我闭嘴。” 在进入美联储后,伯南克迅速展示了自己善于引导市场和决策层就某一焦点问题展开辩论的才能。2002年冬,美国经济界开始担忧通货膨胀的危险,他此时就出面暗示,美联储可能用包括印发更多货币等非常规措施,来制止通货膨胀的出现。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金融市场的高度关注。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金评价说:“伯南克关于非常规货币政策的讲话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在向市场保证,美联储将取一切必要手段(来防止通货膨胀)。” 2005年初,世界金融市场再次将注意力投向伯南克的“世界正在遭受储蓄过剩煎熬”的经济新理论。他在这一理论中指出,美国的经常性账目逆差并不是美国人肆意挥霍消费的恶果,而是世界其他地区国家过分节俭的结果。伯南克的这一新理论已经成为了本年度经济界争论的一大焦点。 同时,伯南克在美联储中也以自己支持设立通货膨胀目标的坚定立场而出名,在这一点上,他少见地和美联储格林斯潘意见相左。 在美联储工作期间,伯南克以善于合作、为人坦诚而深受同事的赞赏。他习惯运用其学术背景和对最新数据的缜密分析来解决当下的经济问题,然后用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的语言让人们了解他的想法,把复杂的经济问题讲得通俗易懂、直截了当。一位同僚这样概括未来的:“他性格有点腼腆,平常衣着朴素,与布什在高层经济决策职位上偏好选择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士相比,他显得非常另类。” 然而,这位一丝不苟的经济学家也会偶尔童真。今年早些时候,布什曾嘲笑到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参加会议的伯南克穿黑西装时居然穿着不配套的棕色袜子。第二天又有一个布什出席的会议,伯南克提前来到会议室,向其他的与会者每人发了一双棕色袜子。当布什驾到时,发现会议室里所有人都穿着棕色袜子。[1]

编辑本段政策主张

伯南克有一个绰号“印刷报纸的本”,这个绰号起源于他与格林斯潘在通货膨胀问题上的分歧,公众赐予伯南克这个雅号是基于他的一个观点:如果有需要,就可以通过大量印刷钞票的方法来增加流动性。 但是,伯南克认为这个雅号曲解了他的本意,他主张设定一个明确的通胀目标,即要在一定时期内使通胀率保持在某个特定水平。他认为,这样做既可以引导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也有助于美联储提高其价格稳定目标的可信度。 2002-2003年,在解决美国的通货紧缩问题上,伯南克就已经在业界获得极大的知名度,他当时极力鼓吹降息,结果导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下降到1%(45年来的最低点)。 对于石油价格的上升,伯南克认为,石油和其它常规能源供应吃紧且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而全球经济的快速扩张带来需求的增长,在这种局面下,能源消费者可能在今后几年内感受到沉重的压力。虽然从长期来讲,能源价格的上涨有可能致使经济增长放缓,但我们认为,已然居高不下的油价不大可能进一步大幅上涨,因此油价对经济的长期影响应该在可控制范围内。 关于美国的“双赤字”问题,伯南克认为,美国外债膨胀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经常项目的实质性转变”,这种转变将这些国家从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借款者变成净放款者。穷国的钱对美国经常项目赤字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于“全球储蓄过剩”与房地产泡沫,伯南克指出,在经历低迷后的世界经济复苏后,企业投资欲望低迷,而大量的金融资产在国际上到处寻找投资目标,美国乃至多国股市的崩盘仍使不少资金持有者心有余悸,于是,住宅房地产便成为最受青睐的投资领域之一。资金进入美国后,首先抬升股价,从而既鼓励消费者也鼓励投资者。当股市资金充溢时,这些资金又转向债券市场,导致房价上升,消费更加活跃。 伯南克还有一个理论贡献,就是主张在宏观经济模型中加入更多的经济指标来决定货币政策的取向,以便实现更加有效的经济稳定。并且,他也撰写了大量的论文来说明他设计的一些方法。[1]

编辑本段学术成就

在2002年之前,伯南克全部职业生涯都是在学术界度过的,学术成果丰硕,其中最有名的是他与合作者在一篇展望格林斯潘之后美联储政策的评论文章中,提出要给通货膨胀设定一个量化的控制目标,在一定时期内使通货膨胀率保持在特定的水平,以便引导公众预期。 本-伯南克博士主要著作包括货币和宏观经济学,他出版过两本教材。他获得过Guggenheim和Sloan奖学金。他是美国计量经济学会和美国艺术与科学学会的会员。本-伯南克博士曾担任美国经济研究局货币经济主任,也曾担任美国经济研究局商业周期协调委员会成员。2001年7月,他被任命为《美国经济评论》编辑。此外,他还担任过一些民间和专业组织的工作,如出任纽约Montgomery 小镇教育委员会的成员等。[1]

编辑本段主要著作

《微观经济学原理》 本书的一大特色是摒弃了以往教材对数学推导的过度依赖,更多地通过范例给出直观的经济学概念和观点。作者引入了一些核心原理,然后通过大量的事例给予说明,应用为数不多的核心原理解释绝大部分经济现象。书中还配有与这些原理相关的问题和练习题,以供学生课后练习使用。正是通过对这些原理近乎不厌其烦的分析与应用,以确保大多数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时能够对它们有深刻的理解并能扎实地掌握,相比之下,传统的百科全书式教科书使学生陷于众多复杂繁锁的细节知识中,以至于学生在结束课程之后,无法做到学以致用。 本书的另一特色是加强了对学生的经济学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鼓励读者用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和解释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一些实际问题。作为微观经济学入门水平的教材,它体现微观经济学的现代特征,并拥有相关网站支持,适合大专院校经济管理各相关专业使用,也可作为普通读者了解微观经济学的读物。 《宏观经济学原理》 这本教材涵盖宏观经济所有内容,不仅对古典框架和凯恩斯主义框架的宏观经济经典理论分别有详细阐述,而且对宏观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议题和数据的讨论都有描述。这本书和其他宏观经济学教材的最大不同在于,它以现代、应用性的视角对经典的理论予以回顾,对整个宏观经济领域都有深入浅出的描述。灵活的章节设定可以让老师们根据课时需要而加以选择;每个章节后面对概念和框架的小总结,可以帮助学生们梳理思路。另外、课后练习可以让学生们分析些真实数据而增强对宏观经济的感觉,这些数据也是实际经济生活中政策制定者、经济学家、官员们用到的数据。 这本书非常经典、通俗易懂,是一本理解现代宏观经济的参考书。了解经济学的人就会选择这本书。 《通货膨胀目标制:国际经验》 本书由伯南克等人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的经验提炼而成。它以案例研究的方式,对这些国家在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过程中面临的重大宏观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货币政策的决策和执行的经验做了系统的总结。通过这样一个分析视角, 我们对货币政策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以及如何运作, 就有了具体而微的理解。[1]

编辑本段决策言论

2010年10月15日上午美联储在表示,因为通胀率仍然过低,同时失业率居高不下,美联储准备取新的行动,以刺激疲软的经济,在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发表的讲话中,伯南克阐述了取新一轮非常规经济刺激措施的理由。伯南克明确指出,通货膨胀低于美联储的目标运行,是取更多的措施刺激经济的首要原因。

编辑本段《时代》年度人物

北京时间2009年12月16日,美国《时代》周刊宣布美联储本·伯南克当选2009年 伯南克2009年荣膺《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年度人物。伯南克被认为处理金融危机措施得当,成功避免通货紧缩。 《时代》周刊给出伯南克当选的理由是,在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他以“富于创意的领导能力”,令情况没变得“更糟”。 周刊总编辑理查德·施滕格尔在杂志网站发表声明说:“衰退是年度故事。如果没有伯南克,情况本会更糟。”资深记者迈克尔·格伦沃尔德说,伯南克“以创意领导帮助确保2009年成为虚弱复苏而非灾难性衰退之年”,“对金钱、职业、储蓄和国家未来具有无可比拟的支配力”,是“引领世界最重要经济体的最重要选手”。

编辑本段财权双收

美联储7月31日公布的年度财务信息报告显示,2009伯南克的个人资产增长了31%,达到248万美元。好事成双,就在前不久总统签署的金融监管新法案中,美联储的权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充。而让伯南克喜出望外的是,美联储今后在行使对大型金融机构监管权的同时,原有的独立货币政策没有受到丝毫的削弱和损伤。 现年56岁的伯南克2006年接替格林斯潘出任美联储,并在2010年2月获得总统提名而开始四年的连任。伯南克在小学六年级时就赢得了州际拼字比赛冠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离满分仅差10分而被哈佛大学录取;在哈佛,伯南克的经济学学习成绩总是排名第一,并于四年之后顺利进入麻省理工攻读博士。不出老师和同学的意料之外,喜欢读书的伯南克博士毕业之后选择了留校执教,而且在普林斯顿大学一干就是17年。 在担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和经济学系主任期间,以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史为研究方向的伯南克曾编著《宏观经济学原理》和《微观经济学原理》等教材,在这些著作中,伯南克主张设定一个明确的通胀目标,即要在一定时期内使通胀率保持在某个特定水平,以引导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同时有助于美联储提高其价格稳定目标的可信度。与此同时,伯南克主张在宏观经济模型中加入更多的经济指标来决定货币政策的取向,以便实现更加有效的经济稳定。这些学术成就不仅造就了伯南克知名宏观经济学家的地位,而且赢得了美联储的赏识。 在1987年成为美联储的访问学者后,伯南克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金融管理岗位。由于从费城联邦储备银行到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达10年的实际工作经验积累,加上斐然的学术成就背景,伯南克在2002年被选拔为美联储委员会成员,3年之后,接替格林斯潘出任美联储。不过,伯南克并没有能像前任那样赶上美国经济大红大紫时的,反而在任职不久即遭遇到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伯南克挂帅的美联储在金融海啸之中扬起了宽松货币政策的樯橹。短短15个月内,伯南克将联邦基准利率从5.25%降至0,同时大胆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注入流动性。不仅如此,伯南克力谏国会通过了7000亿美元的大规模救市,并在危机之后力举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使得号称美国历史上最严厉的金融监管法案尘埃落定。虽然这些激进的政策主张让伯南克招来了许多诟病,却让美国经济“避免了另一次大萧条”(语)。为此,伯南克被美国《时代》周刊推选为2009年度人物,美国国会在去年也给予了伯南克19.67万美元的最高奖金。 当然,领过奖之后的伯南克还须面对如今美国经济的现实。目前的美国经济形势异常不明朗。总体经济会持续复苏,但是复苏步伐却非常缓慢,即便是在通胀还是通缩的问题上,美联储也没有太明晰的判断。正因如此,在前不久国会听证会上,伯南克坦承对下一步的政策难以把握。不过,话虽这么说,伯南克还是要作出对政策方向的明确选择。

未来汽车行业前景是什么样?

出租车计价表的“单程”和“往返”是两种不同的计费标准。

1、“单程”:考虑到出租车行驶可能出现从市区走到郊区,郊区打车人少的现象,有些市开始有出租车的时候就设计了“回程费”这样一个设计。也就是说,在“单程”计价的状态下,一定里程内(比如15公里)按照标准价格收取(比如2元/公里)。

2、超过规定的里程时(比如超过了15公里以上),每公里则多收取50%的回程费用(如果标准价格是每公里2元,这时就要再加上1元的回程费用,与租价一起计算为3元/公里)。

3、单程就是送你到比较远而且比较偏僻的地方,回来时候很少会遇到客人,所以他回来时只能是空车,就要多收回来的油钱和路费。

4、“往返”:指的是乘客乘坐出租车到目的地之后返回,因此超过规定的里程之后依然按照标准价格收费,因为这种情况下司机不需要空驶返回,因此乘客不用多负担50%的回程费。

5、往返就是指送你到达目的地以后,还会有客人座他的车返回(或去其他地方),因此就便宜,就是你平时在市区"打的"那样。

扩展资料

1、北京2013年6月6日北京市发改委在上公布北京市出租车最终的价格调整方案。2013年6月10日起起步价涨至13元。最终方案或有微调。

2、方案中规定,北京市出租汽车价格调整为3公里以内13元,基本单价为每公里2.3元。燃油附加费标准调整为每运次1元。这个最终的方案基本上是和4月23日北京举行的听证会当中的方案一基本上是一致的。

3、在低速行驶费和等待费方面,方案规定,在早晚高峰期间,每5分钟将会收取2公里的低速等待费,即在早晚高峰时间等待了5分钟,或者是5分钟内以低于每小时12公里的低速行驶的时候,就会收取4.6钱,从而鼓励司机在早晚高峰的拥堵时段出车。

4、在预约叫车服务费方面,4小时以上的提前预约是收取6块钱,4小时以内的预约叫车服务是收取5块钱,这比之前听证会方案中的价格有所降低。其他包括夜行费,夜行的加价费,合乘的收费方法,基本和保持不变。

5、整体上看,北京调整后的13+2.3+1块钱的方案和上海、广州、深圳的水平是相当的。

遮挡前后车牌 只给手撕

1、记者咨询了北京市交通服务监督热线“12328”,客服人员说,不存在每公里4.3元的收费标准,北京出租车收费标准统一是白天13元起步价包含3公里;3公里至15公里的部分,每公里2.3元;超过15公里的部分,每公里2.76元。

2、记者在路边随机拦了一辆出租车,从北京南站到北京西站,仪表显示的路程为8.5公里,等候时间为7分41秒,收费仅需30元。而记者用导航软件查询发现,从王府井步行街口到宣武门地铁站的路程约为4.6公里,打车费用约为17元。

3、通过暗访记者发现,这些议价拉客的出租车,等客时都会将后备箱打开,使监控摄像头看不到后备箱处的车辆号牌。在北京西站的一些出租车,甚至用毛巾将正对监控摄像头方向的号牌进行遮挡。记者看到的所有议价拉客的出租车的副驾驶位置前方,原本写着司机姓名和车牌号的提示卡也被拆除。这些司机表示只能提供手撕。

4、知情人士透露,通过遮挡号牌,能够防止拉客时车辆号牌被路人或是周边摄像头拍到。手撕上没有车牌号,提示卡被藏起来,是为了防止宰客行为被乘客投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出租车

参考资料:

新华网-暗访北京出租车:"一口价"仍有 8.5公里要价100元

为什么2008年7月中旬后国际油价暴跌?

当前汽车产业发展成熟,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已成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我国正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国家多次出台配套政策标准推动行业发展,当前中国智能汽车数量超千万辆;推动智能汽车发展需要提升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水平,试点城市先行发展发挥领头作用。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汽车领域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高地,我国智能汽车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汽车数量有望达2800万辆。

当前汽车产业发展成熟,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已成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我国正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根据发改委于2020年2月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智能汽车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智能汽车通常又称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

整体而言,智能汽车是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处于协同式智能交通与自动驾驶阶段;到2025年之后将处于智慧出行阶段。

国家多次出台配套政策标准推动行业发展

智能汽车是汽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国家也多次出台配套政策标准推动行业发展。2021年2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指出将加强智能化载运工具和关键专用装备研发,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智能化通用航空器应用。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指出到2025年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持续增加,到2025年达50%;C-V2X终端的新车装配率达50%。工信部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构建形成综合统一、科学合理、协调配套的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

中国智能汽车数量超千万辆

对于当前我国智能汽车发展情况,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汽车销量为2531.1万辆,同比下降1.78%。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随着智能网联新车型的加速投放市场及潜在消费者对于智能网联认可度的提升,智能网联新车市场渗透率还将进一步提升,2020年渗透率将达到51.6%,经过测算,到2020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数量超千万辆,约为1306万辆。目前,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处于加速发阶段。

试点城市先行发展发挥领头作用

推动智能汽车发展需要提升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水平,2021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等6个城市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发挥领头作用,推进引领全国的智能汽车示范应用和试点运营。

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智能汽车基础地图应用试点暂行规定》、《北京市智能汽车基础地图应用试点申请指南》等政策,规范智能汽车发展;上海市出台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打造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实现自动驾驶特定场景商业化运营试点。

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汽车数量有望达2800万辆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汽车领域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高地,我国智能汽车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车联网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加。据国家发改委预计,2025年中国的智能汽车渗透率达82%,数量将达到2800万辆。2030年将达到95%,约为3800万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中国将在2020至2025年间实现低速驾驶和停车场景下的自动驾驶;2025至2030年间实现更多复杂场景下的自动驾驶。2035年中国智能汽车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由此,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智能汽车市场。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发展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今年洛阳的出租车会涨价吗

主要原因是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前景感到担忧。投资者对于美国经济疲软可能进一步抑制原油消费的忧虑成为打压油价的主要力量。美国在继股市下跌、失业率升高之后,最新公布的6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l)同比上涨高达5%。在7月15日的国会听证会上,美联储伯南克承认美国经济正面临着金融市场动荡、房价下跌以及原油和粮食价格飙升等“诸多困难”,美国经济仍存在极大不确定性。伯南克对于美国经济的悲观言论揭开了国际油价此次调整的序幕。 而大量的投机资金的离场是导致这次原油价格暴跌的直接原因。美国原油的持仓量较以前大幅减少,也就是说美国经济的衰退已经严重打击了原油投机多头的信心。如果美国经济没有很好的起色,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美国的能源消耗量会进一步减少,这对当前原油价格将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可能不会,出租车行业享受国家补贴。那时候油价猛涨,出租车才调价了!

现在各种因素相对稳定,油价比调价时有所降低,再说调价还要举行听证会什么的!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

估计涨不了。

再说好多人都想进入这个行业,说明出租车还是厚利的行业,大家都想分杯羹,竞争激烈程度在增加,理论上说应该降价,涨价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