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中秋节的资料

油价播报中秋_中囯油价

今日最新油价调整:今天是9月12日,星期一。

9月首调油价上涨后,下周油价有望重新下跌

上周二进行的 9月份首调油价 ,重新上涨, 终结了前两个月“五连跌”油价 后, 今年油价已经大涨超过1.2元/升 。根据油价调整规则,现在已经进入到 9月第二次油价调整 的统计之中,虽然前几天国际油价连续上涨,不过由于今天还正处于中秋节期,当前油价统计数据不作更新,截至第三个工作日的统计, 预计油价下调355元/吨 ,换算成公升价计算, 约下跌0.30元/升左右。

有关中秋节的资料

导读9月过半,消费市场进入“间歇期”,受市场需求回落,生猪以及鸡蛋行情陡然“降温”,而油价调整仍在继续,下周三将开启新一轮调价窗口!那么,市场发生了啥?鸡蛋、生猪以及成品油行情有哪些变化呢?具体分析来了!

一、油价继续调整,9月21日预计跌280元!

9月16日,国内汽柴油价格调整进入第7个工作日,由于原油价格窄幅震荡,WTI原油价格跌至85.1美元,而布伦特原油跌至90.84美元。

本轮计价周期内,原油价格变化幅度维持在-6.41%!

按照目前原油变化幅度,预计国内汽柴油价格下跌幅度达到280元/吨,折合普通汽柴油价格回落0.21~0.25元/L,以普通私家车50L容积计算,加满一箱油要少花10.5~12.5元!

二、蛋价“跌惨”!

9月初,国内鸡蛋市场快速升温,在中秋佳节的提振下,产销市场,鸡蛋批发均价冲高5.91元/斤,零售市场鸡蛋价格普遍在6.5~7.5元/斤!在笔者的家乡,中秋前,鸡蛋价格徘徊在6.5元/斤,部分地区价格冲高6.8元/斤(口罩问题也加剧了蛋价的震荡),但是,随着中秋佳节过后,消费市场回落,目前,本地农村集市褐壳鸡蛋跌至5.1元/斤,而白壳鸡蛋降至5元/斤!

蛋价“跌惨”,从国内产销市场来看,目前,批发市场鸡蛋价格降至5.05~5.2元/斤,国内北方大部地区,养殖端鸡蛋走货价跌破5元/斤,其中,山东地区,鸡蛋均价跌至4.89元/斤,河北产区均价4.87元/斤,而在销区市场,广东地区,均价5.62元/斤,北京市场5.13元/斤!

目前,国内鸡蛋价格相比节前有明显下跌的表现,一方面,养殖端鸡蛋产能逐步恢复,歇伏期后,养殖端鸡蛋产蛋率大幅回升,本月新开产蛋鸡数量不断增多,市场鸡蛋供给水平逐步改善;另一方面,消费市场表现低迷,受蛋价偏高,居民购意愿不足,而食品厂也缺乏补库的意愿,终端市场鸡蛋走货不顺,库存消耗为主,贸易商拿货谨慎,压价情绪较浓!

因此,短期内,鸡蛋价格仍将震荡偏弱,但是,由于近期饲料价格上涨,豆粕行情涨破5000元/吨,养殖端有惜售情绪,预计,蛋价继续下跌的空间不大,市场仍将横盘高位!

三、生猪价格“太揪心”!价格“明跌暗涨”!

中秋佳节,国内猪价逆势连涨,不过,涨势也随之减弱,最近两天,生猪价格冲高下跌,市场呈现窄幅偏弱的走势,国内南北地区,猪价大部横盘,局地以小幅下跌为主!猪价涨跌“太揪心”,价格缺乏一边倒的走势!

据数据了解,9月16日,国内生猪均价11.73元/斤,生猪价格震荡偏弱,环比前一日下跌0.02元,市场延续了大稳小动,局地下跌的态势,南北地区,猪价横盘态势突出!

目前,黑吉辽行情徘徊在11.2~11.5元/斤,而在高价地区,两广行情猪价徘徊在11.8~12.5元/斤,在川渝、浙江、上海、福建以及江西地区,猪价横盘12元/斤,市场呈现大稳小动的局面!

一方面,养殖端的扛价惜售,散户猪场出栏预期不足,市场生猪出栏偏少,而二次育肥现象增多,集团化猪企出栏猪源流入屠宰场减量,这也造成了屠宰场到货猪源不足,生猪购仍有难度!

另一方面,1.5万吨储备猪肉投放,国内消费市场节后降温,需求端走货偏慢,批发市场白条猪剩货增加,消费跟进不畅,屠宰场白条猪走货难度陡增,屠企有压价情绪!

但是,由于屠企到厂猪源偏少,屠宰场压价支撑不足,国内猪价以横盘为主,猪价涨跌相互掣肘,因此,基于短期内市场供需现状,猪价仍有“明跌暗涨”的预期,猪价下行空间有限,而随着月底临近,国庆期临近,养殖端压栏待涨情绪反扑,猪价或将再次走强,9月底前,国内生猪均价或将横盘11.3~11.7元/斤!

油价调整,9月21日跌280元!蛋价“跌惨”,猪价涨跌“太揪心”!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上为笔者个人观点,来自网络!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日。2006年5月20日,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扩展资料:

传统活动

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8]?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

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

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

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

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参考资料:

中秋节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