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燃油税的改革方案

2.油品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暂行办法

3.原油运输方案

4.国内油价三连涨,是否意识着油价即将恢复疫情前的价格水平?

5.欧盟对俄部分原油禁运?布油应声涨破120美元

6.微波能解决世界石油危机吗?

7.燃油费改税的改革方案

原油价格暴跌_原油价格下降解决方案最新

现今世界能源大的趋势可以归纳为增速趋缓、转型加快。中国和世界的一个共同趋势是向低碳、高效能的方向发展,所以各项能源的使用量会有升有降。

2016年的一项数据显示,世界各项能源当中增长最快的是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和风能,然后是水电、天然气,核电也有增加,但是煤炭和石油基本上仍是持平的,这是一个趋势。所以,整个能源结构是在往低碳、绿色的方向走。在增速方面,全球去年能源增速大概是1%,而中国的增速则是1.3%,基本上持平。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再来谈一下中国的能源问题。

中国低碳能源的“三驾马车”

首先,中国能源的头号问题还是要节能提效,因为中国的节能潜力还很大。2015年的一项数据显示,中国贡献了全球15%的GDP,却消耗了全球23%的能源。也就是说,我们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是全球能源强度的1.5倍。当然,中国在这方面已经进步了,较早之前需要消耗全球两倍的能源强度。就此而言,我们还有50%的可降低空间。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规划到2020年要将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40%到45%,到2030年降60%到65%,这都经过了大量的论证。当然,国家所做的承诺其实是留有余地的,现在来看,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的降幅可能会达到50%左右。中国能源的浪费也很多,北京市交通委员会2012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仅北京堵车一项造成的各种浪费就相当于北京市GDP的7%。所以,中国要讲能源战略,首先得节能提效。

其次,能源结构仍需要调整。新能源,也就是非化石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都需要增长。而在煤炭、石油、天然气三个主要的化石能源中,相对低碳的是天然气,所以我有一个自己的提法,叫做中国的低碳能源有“三驾马车”,就是天然气、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要靠它们三个一起“拉车”,把低碳能源的比例拉上去。

去年中国的煤炭占一次能源的62%,这已经在进步。可以肯定地说,发改委公布到2020年,中国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比例降到58%;到2030年,降至50%以下;到2050年,要降至30%,煤炭所占比例一定要降下来。其实,煤炭占比巨大的问题并不是中国所独有的,1913年的一项数据显示,全球的一次能源70%都是煤炭。

当今世界的能源结构:煤炭大概占29%,天然气21.2%,石油31%,剩下的非化石能源,占18%-19%。对比来看,中国的任务仍比较艰巨。拿什么在保证煤炭使用的前提下替代它,只有前面提到的“三驾马车”:天然气现在占一次能源的6%,非化石能源是13%,而国家规划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要增加到15%,2030年达到20%。到2050年,我们估计非化石能源加上天然气,应该能占到55%-60%,而煤炭降至30%左右。我们希望能提出这样一个目标,让中国的能源结构更加合理,向更加低碳的方向走。

煤炭的“去路”何在?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上述数据,也是现在存在分歧的地方:到底煤炭的比例能不能这么快地降下来?煤炭现在占我国一次能源的62%,也就是四十多亿吨原煤,但只有一半是用来发电的,剩下一半是直接燃烧的。后者中又有一部分是散烧煤,散烧煤一定要替代下来,这一点没有异议。当然,替代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保证农户等有能力使用更加清洁的能源,这是其一。

第二,钢铁、水泥等工业用煤占比很大。仅河北一省就产出两亿多吨钢铁,大家戏称,全球的钢铁第一是中国,第二是河北,第三是唐山,第四是美国,而钢铁产业需要消耗煤炭。现在这些高耗能产业已经趋于饱和,所以产业要调整,这一点不可否认,水泥亦是如此。所以,工业直接消耗的煤炭需要降低,这一块也非常重要。

第三,煤电方面。煤炭应该主要用来发电,相对集中的煤电污染可能也比较好控制。中国已经装机的煤电9亿千瓦,但却用不了这么多,现今煤电装机容量已经过剩。现在一座煤电厂一年可以运行6000小时,少一点的也达到5000小时,而前年则是4300小时,去年是4100小时,今年大约是4200小时,皆处在低效运行的状态。所以说,煤电的装机不应该再增加,因为已经过剩。

综上来看,中国已经连续三年煤炭的总消耗量在下降,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需求了。但仍有一块我认为会有争议:现在有人主张大力发展煤制油、煤制气。但煤制油在产出一吨油的同时还要产出五吨的二氧化碳,而平常消耗一吨煤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仅2.5吨,煤制气也要产生二氧化碳,且比煤制油还要多。从低碳的角度来看,为应对气候变化,是不应鼓励煤制油、气的。中国因为缺油、缺气,有一点这样的技术储备是可以的,但不应大肆开发。

此处还应提到科学产能的概念,中国如今每年产出近40亿吨原煤,什么叫科学产能?就是在保证生产安全和少影响生态环境前提下,对煤炭的开叫做科学开、科学产能,而中国现今科学产能的能力只有不到20亿吨原煤,所以要减少非科学产能。此外,在开以后要增加洗煤的比重,脏、差的煤不去用,这些都是煤炭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国现在科学产能的能力不足,不得不容忍十几亿吨的非科学产煤,这就产生了很多问题,生态问题、环境问题、安全问题等等。而作为煤炭替代品的天然气,因受限于我国天然气的总量和能够进口的总量,还做不到高比例。

这样分析下来,我认为中国煤炭消耗不会再增加。

美国依靠页岩气革命使得它的能源独立了,中国随之产生一种说法:我们也要进入气体能源时代,但我认为中国并不会进入气体能源时代。我们要大力提倡发展天然气,增加天然气现在只有6%这个比重,现在国家规划到2020年天然气能增长到10%,2030年希望这个比例能到15%,这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天然气的概念指的是常规的天然气和非常规天然气,后者包括煤层气、页岩气、致密气和可燃冰等。

现在,我国三分之一的天然气依靠进口,这个比例应有所加大,因为我们自己增加开的量还不够,所以要提高进口的比例。如果15%这个目标能够实现,加上石油的贡献,两项占比最多也仅30%多。而现今全球的能源结构,“石油+天然气”的占比是超过50%的。

全球能源结构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以煤为主阶段、油气为主阶段和非化石能源为主阶段,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开始调整这个结构,要增加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总量,往第三个阶段,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结构走。

而中国的能源结构也是三个阶段,却有所区别:第二个阶段并不是油气为主阶段,因为中国的油气最多就到30%多。所以,中国能源结构的第二阶段,应该叫多元结构阶段,即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核能都“给力”,在这个阶段中各能源此消彼涨,逐步过渡到第三阶段——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阶段,这个是全球的大趋势,也是中国特有的模式。

中国的能源安全观应更加长远

对于能源安全观,我提几点概念。传统的能源安全是我需要多少,供给就要满足多少,供给不足的话就不安全了。中国并不缺少煤炭,而是缺少石油、天然气,所以真正的能源安全就是围绕石油、天然气的进口来转,这对目前的中国来讲还是重要的。但中国的能源安全还有一个关键,就是中国的能源环境安全观,需要把能源的环境安全提到战略高度,保证民众呼吸到好的空气,接触到干净的水和土壤,如果这些东西不能保证,我们为什么而奋斗?能源的环境安全观如果提到战略高度的话,国家就必须改变能源的结构。

燃油税的改革方案

倪天禄 黄在友 王贺林 康伯军

摘要 位于黄骅坳陷小集断裂带的官-938断块油藏出程度已经达43.9%,预测最终收率可达57%。该油藏油层多且厚,属高凝中低渗油藏,总结该断块成功开发经验,可对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该断块油层虽厚但层数多,非均质性较强,在开发前期就取分层开方案,运用原油的粘温关系、排量和井口温度关系,用大排量生产的方法解决了原油凝固点高的问题;在地层压力下降后,及时注水补充能量,结合先进的工艺,进行层间调剖;在开发后期,开展数值模拟和精细油藏描述,反复认识注水过程中剩余油运移及分布规律,再次调整,开展层间挖潜,实现了油层均匀动用。

关键词 高凝原油 多层 厚层 断块油气藏 电动潜油泵 注水 分层开

一、地质概况

938断块位于黄骅坳陷孔店构造带南部,为断块性油气藏(见图1),含油面积1.156km2。该断块开层位为老第三系孔店组孔一段,为河流相冲积扇沙体的扇端微相沉积,油层主要为枣-Ⅱ1至枣-Ⅳ之间的7个小油组,油层在平面沿河道方向发育稳定,垂直河道方向变化较大。油层的孔隙度平均为16.75%,层间的渗透率级差为18~83,非均质性十分严重。

图1 938断块构造井位图

1—早期油井;2—早期水井;3—加密油井;4—转注水井;5-斜井

该断块原油性质较差,粘度为16.35mPa·s(50℃),凝固点为37.3℃,含蜡量为20.9%,含硫量为0.0925%,胶质与沥青质含量在27%以上;断块原始地层压力为31.6MPa,地饱压差为21.6MPa,属典型的低饱和高凝油藏。

二、开发效果评价

938断块自1982年投产开发至今,经过了由低含水到高含水的全过程。开发上的高水平主要表现在出程度高、油层动用均匀,控水稳油的综合治理效果好。

1.出程度高

对938断块含水(Fw)与出程度(R)的生产数据回归,二者间的关系式为:

油藏描述技术在黄骅坳陷南区的应用

目前该断块含水为88%,出程度达43.9%;由此预测,最终在含水为98%时,出程度将达到57.1%(见图2)。

图2 938断块含水与出程度关系曲线

该结果与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统计归纳出的驱油效率经验公式所得结果(56.8%)很接近。与开发方案的设计指标相比,该断块实际出程度已超出2.36个百分点,累计产油量超出10.68×104t,预计最终产油量将超出70.35×104t。

2.含水与含水上升率关系

利用童氏理论Fw与R关系和水驱规律曲线,作出938断块含水与含水上升率曲线(见图3),再利用累积的实际含水上升率值(见图3)与之对比,可以看出:在中低含水阶段,该断块含水上升率大部分低于理论值,尤其在含水低于25%之前和高于35%之后;由于该断块油水粘度比(8.1)较低,在出较大比例可储量后,油田实际含水在较短时间内上升幅度较大,低、高含水阶段之间的过渡期相对缩短;在后期的高含水阶段,由于用了注水调整、井网完善等措施,仍能使含水上升率保持在理论值范围内,表明控水稳油、综合治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图3 938断块含水与含水上升率关系曲线

1—童氏理论;2—水驱规律曲线

3.油层动用程度高

经过在注井网完善的高水淹区钻的检查井(检1井)C/O测井及分层试油,证实高水淹区80%油层已水淹,水淹层含水高达约98%;电测解释未水淹的层,试油含水也达70%~80%。可见高水淹区层间差异越来越小,油层吸水均匀,各层动用程度越来越接近。由检查井岩心分析可知,岩心含油饱和度从最初的65%下降到36%,出程度达44.6%。

三、高效开发过程中几点作法

1.必须分层开

由于938断块属于小断块油藏,油层又分散在500多米的井深范围内,辫状河道沙体占整个沙体面积的85%,各个沙体上油层分布又很不均匀,所以油层物性、原油物性变化较大(见表1、表2)。

表1 938断块油层物性数据表

表2 938断块原油物性数据表

该断块的静温(t)与深度(h)及原油粘度(μ)与温度(T)的关系为

t=14.05+0.0327h

lg(lgμ)=-2.69×10-3T+0.4613

根据该断块静温和深度的关系可知,当油层深度浅于711m时,静温已小于凝固点(37.3℃),实际生产中,原油在距地面500m以下深处就开始结蜡。原油凝固点高,还导致常规抽油时杆断脱和其它生产事故的发生,在使用热电杆加热的情况下,也难以避免生产事故。

由该块的粘温曲线可得,当温度为37.3℃时,其原油粘度为1.67mPa·s。因此常规抽油时,在500m以下深处原油就开始变稠,堵塞井筒,给井筒举升带来很大困难。

在多次试验总结的基础上,统计归纳出了井口排液量(Q)和井口温度(T?)的关系式

T?=0.26Q+25

只有单井井口排液量(Q)大于80t/d时,才能充分利用地层温度改变井筒热力场分布,使井口原油剩余温度提高到其析蜡温度以上,保证原油在井筒中有较好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为保证主要储量在中低含水期出,促使各油层均匀动用,减缓后期开中的层间矛盾,需加大生产压差。

根据达西渗流公式,得出驱动压力梯度应保持在0.11MPa/m,生产压差应保持在12MPa左右,单井日产液量在100t左右。

根据938断块油层物性数据,结合油层厚度、油水压力系统、开速度、经济效益,把该断块分两套开发单元开,每套油层数一般少于20个,平均单层有效厚度小于30m,且两套之间有1~14m厚的泥岩隔层。实际生产资料表明,该断块的油层动用程度明显高于同油田其它断块,吸水和产液都较均匀。

2.需要大排量生产

938断块投产初期弹性能量充足,地饱压差达21.6MPa,大部分油井可以自喷,但无边、底水等天然能量补充,地层压力下降快,油井停喷早,油井弹性产率仅(1469~5061)t/MPa,产量月递减率为12%,停喷压力为21.2~22.5MPa。但该断块油层物性虽差而连通性较好,可以按地面、地下两个流动系统,用电潜泵大排量生产。

在下电潜泵后,938断块平均单井日产液量由原来的50t上升到120t以上,高者达250t以上。同时,井口温度由原来的30℃提高到60℃,高者达90℃,很好地解决了生产中的结蜡问题。此外,大排量生产在油层中产生了大压差,使生产压差由原来的3~5MPa提高到8~15MPa,油井的生产能力明显增强,油层的动用程度也明显提高。

3.完善注关系,改造低渗透油层

938断块油层的非均质性在中含水期明显暴露出来,这就要求有针对性地完善注井网并改造低渗透油层,充分利用水动力封闭式驱替层间、层内、平面可动油。

(1)完善注井网

938断块最早按300m的井距设计正方形井网,但在中高含水期,高、低渗透层差异导致的层间矛盾开始恶化。1989年后,对下套单元有针对性地补充完善了8口油井并转注了2口水井,使井网密度由17口/km2增加到26.5口/km2,其中7口井分布在断块边部(见图1),射开层位也在渗透率较低的枣-Ⅲ3和枣-Ⅳ层,有效地控制了低渗透层的储量,注井数比达到1:1.9,单井控制储量由37.9×104t下降到22.75×104t,注连通率达到85%以上,为以后对其进行封闭性周期注水提供了条件。

(2)低渗透油层改造

井网加密后,虽能在一些井组取得较好效果,但低渗透油层附近的井仍不能获得较高产能,有的产量仅1t左右,加密井中有4口基本无产量。在对这类井低渗透油层压裂7井次后,很好地利用了水力传压作用,在油层中造成裂缝,改善了产油剖面,取得了效果。如12-7-1井投产后,仅日产3t油,压裂后产量达32t。

油层渗透率低,也加大了注水难度。对于胶结物为钙质或堵塞严重的砂岩油层,用以解堵为目的的酸化改造,达到提高渗透率和增大孔隙度的目的。如10-3-3井由于油层物性太差(渗透率不到30×10-3μm2),在23.5MPa的泵压下,日注水量不到100m3;酸化后日注水量增加到200m3。该断块先后进行了8井次的酸化措施,日注水量由原来的271m3上升到1146m3,提高了波及系数。

4.重新认识油层,寻找潜力区

随着938断块的深入开,先后两次对该断块进行数值模拟,对油藏的认识也进一步提高,明确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井网控制程度低的地区(如上套井网东部)、注井网的非主流线(下套11-4井、12-5井对11-5油井的注水非主流线上)以及断块边部两套井网注不完善的地区(见图1),剩余油饱和度在40%左右。根据这一认识,1993年以来进一步完善注井网,在油水过渡带钻调整井(12-6-1井),初期产量达到49.8t,含水在23.1%,由此证明,该断块仍有潜力。

此外,通过油藏精细描述,对各油组的沙体分布和物性进行再认识,认为枣-Ⅳ油组沙体分布零散,渗透率只有0.6×10-3~7×10-3μm2,需加强单个沙体上油井的注水,以补充能量。因此,对枣-Ⅳ油组进行单独注,运用配套技术同时对油、水井下措施,以达到启动潜力层的目的。对单注枣-Ⅳ油组的11-6-3水井酸化,并对单枣-Ⅳ油组的相应受益井10-5-3井用“89弹”代替原来的“73弹”进行重复射孔,的穿透能力增强,射孔半径增大。这些措施有效地改造了油层,注水井的日注水量由原来的30m3提高到200m3,油井的日产量由原来的2.5t提高到36t,取得了较好效果。

5.进一步细分层系,挖掘剩余油潜力

1993年后,通过油水井产液剖面、吸水剖面,对层间剩余油储量进行统计和定量研究(见表3)。由表3可见,枣-Ⅱ、枣-Ⅲ2、枣-Ⅲ3、枣-Ⅳ油组仍有一定的潜力。这些油层的渗透率都较低(5×10-3~15×10-3μm2),但毛管压力曲线为粗歪度,反映孔隙结构较好,从这些层中有可能挖掘相对较好的区域。根据这些认识,进一步细分层系,用分注、调剖技术,对低渗透层加强注水,控制或停止高渗透层吸水,以达到启动潜力层的目的,实现控水稳油。该断块先后进行了4次分注和4次调剖,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驱效果,提高了注水利用率,见到较好效果。例如在对13-8井合注时,吸水厚度为58.8%,分注后吸水厚度提高到81.2%。

表3 938断块各油组剩余油储量表

1996年938断块的出程度达到了43.9%,综合含水控制在88%,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四、结论

(1)小断块油气藏井网完善难度大,可以根据岩性、油层物性及厚度用分层开来解决井网完善问题。

(2)充分利用地层能量,掌握温度、排量、粘度之间关系的变化规律,结合油层物性资料,早期进行大排量生产,可以解决原油高凝、高含蜡导致的生产问题,并能增加油层动用程度。

(3)对分布零散的特低渗透层,进行单独注,运用配套技术,同时在油、水井取措施,能够达到改造油层、启动未动用层的目的。

(4)在高含水期,充分利用数值模拟、油藏精细描述手段,与动态监测资料结合,不断认识开发后地下动态变化,重建地质模型,找准剩余油分布,有针对性地进行层间、平面挖潜,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从而获得较高的收率。

油品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暂行办法

成品油价税费改革的总体思路

规范收费行为,取消公路养路费等收费;在不提高现行成品油价格的前提下,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依法筹集交通基础设施养护、建设资金;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成品油价格。 关于燃油税费改革

(一)取消公路养路费等收费。取消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收费。逐步有序取消已审批的还贷二级公路收费。

(二)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安排。汽、柴油等成品油消费税价内征收,单位税额提高后,现行汽、柴油价格水平不提高。

(三)成品油消费税收入的使用。这次调整税额形成的成品油消费税收入一律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替代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的支出,补助各地取消已审批的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并对种粮农民、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给予必要扶持。 关于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

国产陆上原油价格继续实行与国际市场直接接轨,国内成品油价格继续坚持与国际市场有控制地间接接轨,建立和完善既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和企业生产成本,又考虑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既反映石油稀缺程度,又兼顾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的价格形成机制,促进节约和环境保护。 国内汽、柴油出厂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收和合理利润确定。将现行汽、柴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最高零售价格以出厂价格为基础,加流通环节差价确定,并将原流通环节差价中允许上浮8%的部分缩小为4%左右。国家将继续对成品油价格进行适当调控。 国内成品油价格按完善后的机制运行后,当年成品油价格变动引起的农民种粮增支,继续纳入农资综合直补政策统筹安排,对种粮农民综合直补只增不减;出租车在运价调整前,继续由财政给予临时补贴。渔业(含远洋渔业)、林业、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含岛际和农村水路客运),补贴标准随成品油价格的升降而增减。各地要继续做好城乡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相关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妥善安置交通收费征稽人员。在地方各级人民统一领导下,多渠道妥善安置,中央相关部门给予指导、协调和支持,确保改革稳妥有序推进。

(二)确保取消收费政策到位。取消公路养路费等收费后,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取消收费政策落到实处,严格禁止变相新增收费项目、乱收费。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管。加强油品市场监测和监管,严厉打击虚销售偷逃税款、油品走私、经营冒伪劣油品以及合同欺诈等违法行为,确保成品油市场稳定。 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

原油运输方案

一、为稳定农产品价格,支持农业生产,解决油品提价与农产品不能相应提价的矛盾,经院批准,建立油品价格调节基金(以下简称“价格调节基金”)。价格调节基金专项用于补助受柴油调价影响较大的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农机田间作业。为做好价格调节基金的收支管理工作,根据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1996)29号]文件规定,特制定本办法。二、价格调节基金征收范围为全国所有从事加工国产陆上原油的炼油企业;征收标准按加工国产陆上一档原油每吨5元征收。三、价格调节基金纳入中央财政预算,实行实收实支管理。

为反映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拨付情况,在基金预算收入科目中增设第415款“油品价格调节基金收入”,在基金预算支出科目中增设第415款“油品价格调节基金支出”。价格调节基金的解缴和核拨分别使用以上收支科目。四、价格调节基金由原油生产企业代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监缴,就地缴入中央金库。

价格调节基金在原油生产企业与原油加工企业原油结算环节征收,原油加工企业按规定缴纳的价格调节基金随同原油价款一同列入成本费用;原油生产企业代征的价格调节基金在“其他应交款”科目下设置“油品价格调节基金”明细科目核算。各原油生产企业应按月向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申报代征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情况,由专员办开具“一般缴款书”,于每月终了后15日内缴入中央金库,并将解缴的数字填列在《财政部派驻机构财政征缴工作月报表》(一)“征收非税收性专项收入”栏“油品价格调节基金”项内。

代征价格调节基金的原油生产企业,可按年征收总额的2‰提取手续费,并计入企业的“营业外收入”科目。五、征收的价格调节基金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缴纳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六、价格调节基金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补助承担农机田间作业的农机服务组织。年终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价格调节基金由财政部会同国家计委根据上一年基金的实际缴库金额,于下一年初分两次拨付农业部。农业部根据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上一年种植面积和机耕、机播、机收作业量,提出补助资金分配方案,商财政部、国家计委同意后下达资金使用项目到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机行政管理部门,并抄送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物价部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机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农业部下达的资金使用项目中明确的农机作业任务和补助资金数量,逐级下达到市、县农机行政管理部门,并由市、县农机行政管理部门以作业合同形式将补助资金分解落实到承担农机作业任务的农机服务组织。具体操作细则由农业部商财政部、国家计委另行制定。七、农机服务组织收到专项补助款后,应相应冲减有关费用,降低田间农机作业费、柴油机排灌费等费用。具体的田间作业收费标准由各县(市)物价部门根据补贴情况制定,并监督执行。八、各原油加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价格调节基金,不得以任何理由拖欠。九、各原油生产企业应认真做好价格调节基金的代征代缴工作,不得滞留和占用。十、各农机服务组织要充分发挥补助资金的作用,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机械化利用率和规模效益,降低单位作业成本,有效控制农机作业收费标准,减轻农民负担。十一、农业部除了向财政部、国家计委申请资金,向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下达资金使用外,在年度终了后三个月内应向财政部、国家计委报送价格调节基金使用决算,并配合财政部、国家计委做好资金使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十二、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使用应接受财政、物价、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为了保证基金的及时足额入库和按规定管理使用,日常征收入库和使用的监督工作分别由财政部驻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负责。如发现有关单位不按规定征缴和使用价格调节基金的,应按有关财政法规进行处理,并报告财政部、国家计委。十三、本办法从19年1月1日起执行。

今后如原油一、二档价格并价,将另行研究油品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国内油价三连涨,是否意识着油价即将恢复疫情前的价格水平?

市场分布

提示:美国、欧洲以及亚太地区是三大消费区

目前,全世界石油出口总量为 22.9亿吨,其中中东为9.5亿吨,俄罗斯3亿吨,分别占到世界出口总量的41.5%和13.1%。但俄罗斯国内需求旺盛,石油出口增长的空间有限。预计到2020年,中东地区石油的出口量将占世界的一半以上。西非是仅次于中东的第二大原油出口地区,其市场主要将原油运输到美湾、欧洲以及亚太地区,根据目前统计我国每年约25%的原油来自该地区,是我国的第二大原油进口市场。目前美国、欧洲、亚太地区,是全世界三大石油消费区,石油消费总量占世界的75%左右,石油净进口量占世界石油总进口量的84%。而原油年产量仅占世界总产量的30%左右。由此可见目前石油的地区供给和消费的区域不平衡性,而船舶运输作为石油运输中最依赖的主要工具。其规模性、结构性、安全性则受到供给双方,乃至国家、世界的高度关注。

船型情况

提示:VLCC是引领整个市场的关键

①大型船舶(VLCC,200?熏000 +DWT)

作为远程石油运输最经济的船型,超大型船舶(VLCC)是引领整个航运市场的关键。中东、西非仍旧是VLCC的两大主要市场,其运价在2004年以前一直走势低迷。 2004年航运市场迎来了“百年不遇”的历史高峰,其运价达到了历史性的WS300以上的高位,长期压抑的船东市场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与此同时船舶的买卖、新造也达到了历史的最高位,一艘新造的双壳 VLCC船舶价格达到1.2亿美元以上,而且绝大多数造船厂在2008年以前的造船已经排满,造成了在今后3-5年内船舶大量下水的现状。同时由于MARPOL公约已经对单壳船作出了2010年淘汰的具体规定,所以在运价高企的VLCC市场,2005年乃至今后的3-5年船舶基本不会出现大量的拆除,船舶供需的不平衡性将逐步体现。目前中东VLCC的日收益在5-8万美金,西非市场略好于中东市场,运价相对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②中小型船舶(SUEZMAX、 AFRAMAX、PANAMAX.MR)

3-15万吨的中小型船舶市场分布不同。SUEZMAX、AFRAMAX的主要航线集中在西非、欧洲、美湾海域,PANAMAX、MR在美湾、远东市场。2005年中小型船舶运价起伏较频繁,主要原因是受到突发影响。如:地中海地区经常发生的船舶塞港现象,欧洲海域主要港口的罢工,墨西哥湾、远东地区频繁的飓风等等经常造成相同船舶,不同航线运价巨大的差别。

③国内原油、成品油运输

近几年内贸原油运输价格变化不大,其运输份额仍由中海垄断。中远自2001年参与中海油渤海油田原油增量每年120万吨的运输外,暂无其他运输份额增加。成品油运输价格较往年略有上涨,2005年全年的成品油运输量达到1800万吨左右。国内石油运输主要依赖 3万吨以下的船舶,其结构也主要以单壳船为主。2005年4月MARPOL公约对单壳船重油的限制对国内油品运输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安全性成为今后几年的重点,如果出现任何重大的事故,导致国内沿岸运输船舶规定的进一步严格,将对运输市场带来较大的冲击。

运价走势

提示:全球油轮运价保持在较低水平

当前全球石油运输依然处于下降周期中。预计2006年全球石油消费增长率将从2003年?穴进口量 9112万吨?雪至2004年(12281万吨)水平快速回落,分别达到1.5%和 1.4%,并维持在2005年(12682万吨)的水平上。油轮运输市场上,全球主要原油进口国家中国和美国原油进口速度放缓是压制全球原油运输需求的主要原因。高油价和经济增长乏力限制了美国石油的消费,而我国国内石油定价水平的缺陷大大抑制了炼油厂商的积极性, 2005年我国原油进口约1.27亿吨,同比增长6.5%,增速大大低于2003至2004年的30%。预计我国2006年原油进口增长速度依然会徘徊在 5%左右的水平,全球石油消费增长率大约维持在1.4%左右。

从油轮运力的角度来看,考虑到前几年油轮订单将在2006年大量释放,我们预计2006年油轮运力增长率为4.6%,运力增长水平依然比较快。全球油轮运价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影响原油运输价格的因素很多-如台风、罢工、油价、区域政治等,一定程度上会使运价出现短期的波动,使得航运股具有一定的短期投资机会。但从大趋势来看,2006年运力的快速供给和需求的缓慢上升依然使得油轮运价保持较高位置的可能性很小。

原油码头

现有能力

提示:大型原油接卸泊位数量已显不足

目前中国沿海港口具有接卸20万吨级以上油轮能力的港口仅有大连、青岛、舟山、宁波和茂名水东、广东惠州等几个港口。在中国重要的石油消费和加工基地华南地区,由于只有水东一个单点系泊装置,原油接卸仍然主要用水上过驳的方式,一旦遇到大风浪,油轮便无法靠泊。大型油轮泊位的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华南地区石化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即使在港口较多的环渤海地区,由于航道深度不够,缺乏20米以上的深水航道,大吨位油轮不能抵岸靠泊,也只好用水上过驳这种费时费力的方式。

截至2002年底,全国沿海共有原油卸船泊位23个,总能力 102207吨/年,2002年完成吞吐量9249万吨,见表1。其中20万吨级及以上泊位4个,分布在青岛港、宁波港、舟山港和茂名港。

从表中可见,我国进口原油运输中存在以下问题:

①缺乏25万吨级以上的大型深水泊位

目前,在国际航运市场,原油运输的中远洋运输船舶主要在10万吨级以上,其中25万吨级以上船型已经成为远洋运输的主力船型,我国外贸原油进口的中东、非洲、欧洲航线均是该吨级油轮承载的最合理运输方式。

2002年,全国沿海20万吨级以上大型专业化原油码头泊位4个,能力5019万吨(详见表2)。根据我国外贸进口原油以远洋运输为主的特点,及三大区域原油进口量增长形势,大型原油接卸泊位数量已显不足。

②环渤海地区港口合理布局问题尚未解决

经过几年的调整及建设,我国沿海原油运输港口布局有了较大的改善,基本适应了沿海炼厂的发展形势,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已基本形成以宁波、舟山为中转基地的布局形态,华南沿海地区已形成惠州、茂名为主要接卸港的格局,今后将结合炼厂的建设相应建设原油泊位,而环渤海地区港口腹地石化炼厂较多,可供选择的进口原油运输方案也较多,需要通过深入的运输系统论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港口布局。特别欣喜的是,2004年7月大连港30万吨级原油接卸码头正式投入营运,揭开了环渤海大型油轮码头改造、扩建的序幕。

规划方案

提示:未来沿海将形成13-16个20万吨级以上泊位

根据外贸进口原油需求分析,结合沿海港口泊位现有设施,对主要港口适合建设大型原油泊位的岸线进行分析认为:

近期即2010年前后,环渤海地区将形成大连、天津、青岛为主要接卸港,三港将加紧建设25万吨级以上泊位,以满足东北、华北和山东地区外贸原油进口需要,青岛港富裕能力可为京津冀地区补充, 2010年后增加津冀沿海接卸能力,以服务于华北地区炼厂继续扩大进口外贸原油的需要。

长江三角洲地区仍以宁波和舟山的大型接卸码头为主,通过原油运输管道向上海、南京等地中转的运输格局,考虑到原油运输管道的维修及安全等因素,适当保留一定的水水中转,因此,仍将继续深化宁波、舟山大型深水码头建设。

华南地区(含福建沿海和西南沿海)泉州、惠州、茂名等大型泊位分别为各自炼厂服务,湛江港除为东兴炼厂服务外也为茂名炼厂和外贸进口奥里油提供转运服务。未来该地区应根据大型炼厂的扩能或新建,以“炼厂—码头”结合的方式,建设大型原油接卸泊位。

下一步沿海石化企业布局可能出现新的石化基地,但建设仍将依托深水港,因此,不影响运输总体格局。

综上,未来沿海将形成13—16个20万吨级以上大型原油接卸深水泊位,环渤海地区(5个)主要分布在大连、天津、青岛和曹妃甸,长江三角洲地区(4个)主要在宁波港大榭岛、舟山港册子岛,福建沿海(1个)在泉州湄州湾内,华南及西南地区(3--6个)分布在惠州、湛江、茂名、北海、海口。

欧盟对俄部分原油禁运?布油应声涨破120美元

我觉得有可能是会恢复到疫情前的价格水平,在过去的时间中,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并且国际石油价格一直保持上升势头,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超过6%,至每桶50美元,收复了今年以来的大部分跌幅,随着国际油价的上涨,新一轮的国内油价调整也将迎来再次上涨,欧佩克与一些原油生产国达成了一项折中协议,该协议将减缓将于明年一月开始的原油增产,为国际油价提供支持并推动油价持续上涨。

布伦特原油和美国原油均上涨了30%以上

由于国内成品油价格和国际原油价格之间的联系机制,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使国内石油价格飞涨。在此之前国内石油价格已经连续两次上涨,新一轮的价格调整也已经开始了,从目前的角度来看,增长基本上是注定的,可以看出经过前几次涨价,全国各地的95汽油基本都在6元以上,大多数92汽油仍在6以下。

如果最终将油价提高140元/吨,零售价将相当于提高约0.11元/升

各地95汽油将达到6元以上,个别地区的92汽油也将超过6元,创9个月来新高。当然即使增加了油价,油价仍远低于今年年初的价格,年初92汽油约为每升6.99元,95汽油达到每升7.44元,仍略高于本次调价,因此如果可以防止当前的油价上涨,那还不错,的是到目前为止,欧佩克和一些产油国已经完成了洗牌。

油价的未来趋势主要取决于全球原油市场的需求,并且该因素可能会阻止油价继续上涨。根据美国上周公布的原油库存数据,美国原油库存增加了1500万桶,由于美国目前是最大的原油消费国,其原油库存激增可能意味着其国内原油需求不足,这将对全球原油市场需求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显然不利于油价上涨。

微波能解决世界石油危机吗?

欧盟对俄第六轮制裁大锤重重砸在了原油上。

消息一出全球原油市场应声上冲,布油突破120美元关口,创近两个月来最高水平。并且布油还有望借此实现连续6个月上涨,成为十多年来的最长上行周期。此外,中国疫情形势好转对原油需求的刺激也是助推布油上冲的关键力量。

欧洲理事会Charles Michel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欧盟已就对俄实施石油禁运达成共识, “将立即覆盖三分之二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 ,旨在切断俄罗斯巨大能源收入以施加压力。

同时Michel指出, 欧盟各国***还同意将俄最大银行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Sberbank)排除在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之外 ,并将三家俄罗斯国家媒体列入“黑名单”。

在禁令措施中,德国和波兰承诺将停止通过北部德鲁日巴输油管道(Druzhba)进口石油,预计到今年年底禁令覆盖率将达到90%。但是在找到满足匈牙利和其他内陆国家能源需求的技术解决方案之前, 俄罗斯从德鲁日巴输油管道运往中欧的石油将被放行, 而其他主要依靠海运方式获得俄罗斯石油的欧盟国家则不能再购买俄石油。

值得注意的是,自俄乌冲突以来,欧盟通过德鲁日巴管道进口的石油量有所增加,欧盟买家力求在禁运措施之前来囤积库存。

能源价格报告机构Argus表示,虽然从俄罗斯到欧洲的原油海运出口量下降50万桶/日,但4月份通过德鲁日巴管道的出口量比1月份增加了10万桶/日,目前预计5月份将再次增加。

其中匈牙利的进口量增加了65000桶/日,而波兰的进口量增加了13万桶/日,这有助于抵消其他地区的进口下降。

而如果通过德鲁日巴管道的出口量能够达到75万桶/日的最大产能上限,这将帮助俄罗斯每月从欧盟赚取约20亿美元。

同时,此次行动还涉及禁止为第三国运输石油提供保险,将从制裁方案被通过之日起6个月后生效(此前拟议的过渡期是三个月)。 然而有观点指出,这可能只是无效行动,更多是为了安抚德国的情绪。

并且,欧盟虽然旨在对俄实施禁令,但是 部分成员国却将取海上石油禁令过渡期 。其中保加利亚的过渡期预计将到2024年6月或2024年12月,而克罗地亚则准备豁免进口真空瓦斯油(用于生产汽油等产品)的进口。

另外据媒体报道,欧盟外交官员表示,禁运将包括石油和石油产品。

这就造成在原油价格飙涨的情况下,柴油和汽油等精炼产品价格更是水涨船高。眼下,反映柴油等产品价格的欧洲轻油合约交易价格已经接近每吨1200美元的创纪录高位。

而部分原油禁令可能会扭曲欧盟原油市场的竞争关系,致使进口俄罗斯原油的炼油厂拥有巨大的价格优势。

相比布油的120美元高位,眼下俄罗斯乌拉尔原油的交易价格仅为每桶93美元。匈牙利石油集团Mol表示,自今年3月以来,由于“布伦特-乌拉尔原油价差扩大”,其炼油厂的利润率“飙升”。

燃油费改税的改革方案

如果让你列出微波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之处,你会想到什么?

一般人自然想到的是微波炉能够轻松、快速搞定晚餐这个功能。但工程师彼得·卡尔想到的是,将微波作为能源危机的解决方案。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石油这种不可再生日渐枯竭。当今世界还在激烈争论:石油和天然气的开究竟是一种经济机遇,还是环境的噩梦时,工程师卡尔却想到,微波可以提供一个更清洁、更环保的方式从油页岩中获得这些燃料。这一想法对大多数人来讲像是科幻片,但是他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像星球大战之类虚幻的东西,而是可以实现的愿望。

开“非常规石油”的困境

今天,全世界使用的大部分原油都是从产量丰富的中东或拉丁美洲等地的油田中开而来的,这些石油都储存在结构比较宽松的沉积层中,便于开。但随着人类对石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现有油田的储藏量日渐枯竭,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越来越严重。

在此背景下,油页岩正在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油页岩又称油母页岩,是一种高矿物质含量的固体可燃有机沉积岩,它是由粉沙、淤泥和低等生物残体腐解的有机质沉积形成的。若将油页岩打碎并加热至500℃左右,就可以得到页岩油。页岩油是“非常规石油”,我国常称页岩油为人造石油。

油页岩传统的开方法是直接开,然后将油页岩放进干馏炉加热干馏,但这种原始的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生态及水质破坏严重。无论是露天矿还是井下矿,都需要把地下水位降低到含油页岩层的层位以下,开1立方米油页岩,一般需要抽出25立方米的地下水;矿水极大地增加了地表水、地下水中硫酸盐的含量。在巴西,油页岩矿长期破坏着矿山及其附近的生态平衡和水位水质的稳定。

二是灰渣污染严重。通过直接开得到的油页岩用于提炼页岩油或直接燃烧,产生大量灰渣,造成空气污染和环境污染。

三是直接开占地较多,一旦开就无法完全修复。

有鉴于此,现代开油页岩就在地下对油页岩矿层进行直接加热和裂解,促使其转化为高品质的油或气,再通过相关通道将油、气分别提取出来,集到地面进行加工。

但这种方法在开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地下岩层受热慢、破坏地下环境、油气杂质含量多等等。

近几年还兴起一种水力压裂技术法,它是将水、砂子和化学试剂掺杂制成压裂液,再灌进岩石深处并压裂岩石,最终释放出石油或天然气。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开页岩孔隙中的天然气,它的应用推动了美国天然气产量大幅增长,使美国从能源消费国转变为能源供应国,燃料由燃煤转变为天然气,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了一半左右。

但这项技术却伴随着高昂的环境代价,尤其是在水的消耗量上。美国有3.5万个靠水力压裂技术提取的油气井,每年要消耗多达5250亿升的水,这个数值相当于大约380万美国公民一年的用水量!再者,在技术应用上,水力压裂技术法是一种具有腐蚀性且暴力的方式。向地层注入的压裂液是非常不环保的化学试剂,比如用盐酸清除钻井里的水泥碎片或分解石灰石,其中还加了缓蚀剂、减摩剂、粘度降低剂和生物杀菌剂等等,严重损害了地下环境。

而彼得·卡尔微波开技术似乎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和难点。微波辐射加热开油气的原理,是加热困在油页岩孔隙里面的水分,而受热沸腾的水会与固态的碳氢化合物(油气)混合,会变成液态。当继续加热时,混合液就变成蒸汽,通过油页岩的孔隙和裂缝流动,运移汇集到生产井,我们就可以在地表进行收集。

高效率、低污染

我们知道,尽管油页岩中石油含量丰富,但它却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加热法开油页岩,一般是利用直接传导加热或对流加热的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的热量传递速度十分缓慢,而且热量传递不完全。也就是说,传统的加热方法只能加热一部分岩石,遇到障碍物时,热量传递就会受阻。

然而,利用微波进行辐射加热,则克服了这些难点,它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摩擦而生热,其能量利用效率高,物体升温非常迅速。而油页岩矿层本身的温度却不会过度增加,这样就减轻了对矿层生物的伤害。

另外,开过程中,岩石缝隙里的蒸汽能够抑制氧气的含量,使油井里的氧气能保持在较低水平,这样的话,氧气就不能轻易燃烧起来,也就意味着微波加热矿过程,没有地下火灾的风险。

微波辐射加热矿的整体效果,类似于高效率的水力压裂技术,但是整个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化学物品,也没有使水受到污染。微波发出的波束可能会烤熟在发射路上遇到的微生物,但它产生的伤害仍然低于水力压裂法中使用的酸性化合试剂。科学家表示,这是目前效率更高、对环境的影响更小的油气提炼方法。

事实上,微波辐射加热不仅不会像水力压裂技术一样消耗大量的水,甚至还能产生可饮用的纯净水。研究人员表示,虽然油砂的含水量仅占1%左右,但油页岩的含水量可达到20%左右。利用微波技术,开一桶原油或天然气,就能获得两到五桶的水。例如,美国西部的绿河中的地层,包含世界最大的油母页岩矿床,如果用微波加热开,那么每生产一桶油,就能获得两桶纯净水。斯坦福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家罗伯·杰森说,如果微波技术可消除隙缝中的化学物质对水的需要,那将是科技的重大进步。

旧井废弃?不,重新利用

卡尔还想到了微波加热的另一种使用方式,就是疏通现有的石油和天然气钻井,在常规油井里,石蜡和其他杂质经常会堵住输油管道。而在水力压裂井中,页岩吸收水会膨胀或破碎,导致油气体的输出受阻,产量因此快速下降。

因为这些旧的油井的产油速率已经变得过于缓慢,甚至无法继续经营下去。尽管还剩余很多石油或天然气,人们仍旧遗弃许多这样的油气井,并开始在别的地方挖掘新井。

卡尔说,如果微波可以融化石蜡或蒸发掉水分,那么被废弃的油气井就可以重新有效地利用。如果我们可以从旧井生产更多石油,那么不用一直寻找新的油井,这可以有助于保护环境敏感和脆弱的油井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自然原生态环境。

另外,英国诺丁汉大学约翰·罗宾逊教授和他的同事们,正在研究一项微波技术,能够将困在钻孔岩屑的重油释放出来,或净化钻井过程中留下的被污染的油砂。当用微波加热这些物质时,被加热的水就会与重油混合在一起,带出这些被困住的重油,留下基本上干净通透的砂子。

这样的方法也可以用于净化砂、粘土、水、沥青的混合物——一种粘稠的石油泥浆混合物。在油气开过程中,人们一直尽量避免将石油泥浆混合物从地层中抽出来,之前唯一的办法就是运用条带开或露天开,这意味着要用大型液压挖掘机挖开地面,像加拿大的北部森林,地面被挖掘机夷平了数千平方千米!理所当然地,这引起了油气开发区人们的强烈抗议。

而英国石油巨头BP石油公司已经资助罗宾逊的研究团队,希望他们净化海洋钻取石油时带出的大量岩屑,并将这些净化后的岩屑安全地投回大海。

微波矿,问题与挑战

虽然微波加热会比原有的油气开技术更环保,但同样地,微波提取法的过程也会有碳排放。为改善这种情况,卡尔利用微波加热过程中的岩石裂缝,来存储微波发生器发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或者将在微波发生器设置在可再生能源的地区。例如,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油母页岩矿床位于多风的地区,风力发电的涡轮机就能为微波发生器提供充足的电力。

而我们需要谨慎的是,新技术的发展可能会染指新的矿产领域——例如,美国绿河地层储存大量沥青油,如果没有这项技术,沥青油就会永远留在地层中,我们也就不用考虑开油气可能引发的各种环境问题。

有些科学家表示,新技术可能会带来一场大灾难,因为新的方法能够提取更多化石燃料,从国家或全球的发展战略角度看,带来的后果将是疯狂的,可能会导致国家石油抢占状况加剧,还可能会快速增加地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但罗宾逊教授不这样看,他认为,微波加热开作为一种新型环保技术,应该是通往低碳经济的必要桥梁。因为目前,人类仍旧需要提取这些碳氢化合物(石油或天然气),来推动经济发展,从而才能促使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然而,微波加热提取油气的最大障碍不是技术、政治或环境等因素,而是来自石油或天然气市场。比如,这些年以来,石油价格从每桶超过100美元,去年年底开始暴跌,现在变成摇摆不定的大约50美元一桶,价格无望恢复到以前的高度。因此,矿公司投资新提取技术的兴趣低下,意味着技术投入实际应用的资金管道受到很大限制 ——除了旧井的修复项目。因此,若要发展这项技术,还要看油价是否足够诱人,以驱使矿公司来用。

12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就《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间至12月12日,方案将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方案在不提高现行成品油价格的前提下,提高现行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将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同时,规范收费 行为,取消公路养路费等收费,逐步有序取消已审批的还贷二级公路收费。

意见稿一经公布,就在社会上引起各方激辩。其中,普通消费者的反应最为激烈,多数认为,燃油税改革后,油价仍过高,另外,没有取消过桥过路费也引起不少人的不满。中青汽车网对近10万名网友的调查显示,多达80%的受访者认为每升汽油征收1元的燃油消费税税额过高。可以说,现在所有有关燃油税改革方案的讨论,都不是集中在燃油税改革的价值取向方面,而是集中在不同群体利益得失的计算方面。这就使得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在制度设计上各执一端,因此很难有效达成共识。

我们先来算一笔账:以北京地区为例,目前93号汽油每升6.37元,由于取价内增收办法,改革后油价仍然为6.37元,其中包括0.8元的燃油消费税和5.57元的汽油价格,也就是说燃油税率仅为14%,远低于此前大家普遍预测的30%~50%。那为什么消费者还是不买账呢?事实上,与其说消费者对燃油税改革方案不满,不如说消费者对现行的高油价不满。12月5日,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跌至40美元/桶,较最高时的148美元/桶已跌去73%,为2004年12月10日以来的最低点。然而,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却岿然不动,依然坚挺在最高点上。

调低成品油价格与燃油税改革有必然联系吗?没有!当然,相关部门害怕先降价再收税会引发屯油现象,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加以改变,而不是将燃油税改革与油价改革生硬捆绑起来,引发民众对燃油税改革的误解和不满。

可以说,征收燃油税的意义非常明确,那就是节能减排。在石油十分稀缺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石油的使用成本。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我国每年耗费大量能源,原油的对外依存度达到45%,而在原油消费中,机动车的消费量占到30%,而且还在源源不断的攀升。另外,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不仅造成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也使城市的空气污染状况越来越严重。所以,从量征收燃油消费税,多耗油,多花钱;多污染,多交税。不仅公平,而且合理。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认为,从方案的内容看,不是简单的费改税,而是实行从量征收,与统一定额缴纳养路费相比,新方案显然更加公平合理,有利于鼓励社会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另外,按0.8元/升的价格从量征收,表明政策充分考虑了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也就是说,无论油价怎样涨涨跌跌,消费者要交的燃油税只与其消费的油量有关,这样就可以避免因油价上涨给消费者带来的高油价和高税负的双重压力。

从14年磨一剑,到燃油税的即将推出,毫无疑问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征收燃油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无谓的损耗,鼓励汽车厂商生产小排量、低油耗的汽车,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车,倡导公众改变出行方式,利用公共交通解决出行问题,提高公共交通设施的利用效率。因此,燃油税政策的出台,对消费市场的信号作用远远大于实际影响,可以预见,小排量汽车和各种新能源车将迎来春天。从这点看,燃油税税率过低虽然可以减轻消费者负担,但从长远看并不利于节能减排。

“燃油税改革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节能减排,二是畅通,可惜的是,畅通这点并没有实现。”业内人士认为,开征燃油税,却没有取消过桥过路费,是此次费改税的一大遗憾。据悉,费改税后,有车族每年少交的养路费和车船使用费为1300元左右,然而,以0.8元的燃油消费税计,一辆1.6升的普通家轿,设百公里油耗为10升,每年行驶两万公里,则每年要多花1600元燃油费。这样,不仅节能减排目标没有实现,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状况也无法得到改善。

发改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和税务总局5日联合发布公告,就《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间至2008年12月12日。

新华网快讯:改革方案取消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并逐步有序取消还贷二级公路收费。

改革方案在不提高现行成品油价格的前提下,将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其他成品油单位税额相应提高。

改革方案将现行汽、柴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

车市回暖,期待燃油税!“希望能减免汽车消费税和购置税,并且落实燃油税的开征。”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在广州车展期间接受本报记者访时如是表示。而就在访当天,发改委资深专家透露,我国将马上开征燃油税。这对正处于“寒冬期”的国内车市,无疑是个利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