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原油价格走势图_各省原油价格
1.急求:各省的矿产分布
2.玉米如何加工成为工业酒精?
3.非法开原油罪的判刑
4.能源发展战略行动的出台有何重要意义
5.急求一片毕业论文以“经营者薪酬结构问题研究”为题目越全面越好
偷盗原油以盗窃罪论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扩展资料: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一)盗窃数额,是指行为人窃取的公私财物的数额。
(二)盗窃未遂,情节严重,如以数额巨大的财物或者国家珍贵文物等为盗窃目标的,应当定罪处罚。
(三)盗窃的公私财物,包括电力、煤气、天然气等。
(四)偷拿自己家的财物或者近亲属的财物,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处罚时也应与在社会上作案的有所区别。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刑法第二百六十五条规定的“以牟利为目的”,是指为了出售、出租、自用、转让等谋取经济利益的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如下:
(一)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五百元至二千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
(二)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
(三)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
对于一年内入户盗窃或者在公共场所扒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
被盗物品的数额,按照下列方法计算:
(一)被盗物品的价格,应当以被盗物品价格的有效证明确定。对于不能确定的,应当区别情况,根据作案当时、当地的同类物品的价格,并按照下列核价方法,以人民币分别计算:
1、流通领域的商品,按市场零售价的中等价格计算;属于国家定价的,按国家定价计算;属于国家指导价的,按指导价的最高限价计算。
2、生产领域的产品,成品按本项之1规定的方法计算;半成品比照成品价格折算。
3、单位和公民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等物品,原则上按购进价计算,但作案当时市场价高于原购进价的,按当时市场价的中等价格计算。
4、农副产品,按农贸市场同类产品的中等价格计算。大牲畜、按交易市场同类同等大牲畜的中等价格计算。
5、进出口货物、物品,按本项之1规定的方法计算。
6、金、银、珠宝等制作的工艺品,按国有商店零售价格计算;国有商店没有出售的,按国家主管部门核定的价格计算。黄金、白银按国家定价计算。
7、外币,按被盗当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汇卖出价计算。
8、不属于馆藏以上的一般文物,包括古玩、古书画等,按国有文物商店的一般零售价计算,或者按国家文物主管部门核定的价格计算。
9、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的,盗窃数额按当地邮电部门规定的电话初装费、移动电话入网费计算。
销赃数额高于电话初装费、移动电话入网费的,盗窃数额按销赃数额计算。移动电话的销赃数额,按减去裸机成本价格计算。
10、明知是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盗窃数额按合法用户为其支付的电话费计算。盗窃数额无法直接确认的。
应当以合法用户的电信设备、设施被盗接、复制后的月缴费额减去被复制前6个月的平均电话费推算;合法用户使用电信设备、设施不足6个月的,按实际使用的月平均电话费推算。
11、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后自己使用的,盗窃数额按本项之10的规定计算;复制他人电信码号后自己使用的,盗窃数额按本项之9、10规定的盗窃数额累计计算。
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急求:各省的矿产分布
加拿大位于北美洲的北半部,总面积 9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国,由十个省和三个特别行政区组成。这么大的国家,各省份之间的差别想必也不小,移民者该怎么选择呢?看完这些,想必你心中会有答案:1 、加拿大哪个省的历史最悠久?
1867年,安大略省、魁北克省、新斯科舍省和新不伦瑞克省组成了加拿大自治领,所以这四个省算是名副其实的加国元老。纽芬兰省是最晚加入的一个省,于1949年才加入加拿大联邦,在这之前,纽芬兰一直是英国的殖民地。
2、加拿大哪个省的人均GDP最高?
依据2013年的数据,加拿大人均GDP最高的省是阿尔伯塔省,为每人84,390加元,紧随其后的是萨斯喀彻温省和纽芬兰省?这三个省是加拿大主要的石油省,随着近期原油价格的下跌,这些省的人均GDP可能会有所走低。人均GDP最低的是爱德华王子岛,不到每人40,000加元,连阿尔伯塔省人均GDP的一半都没有。
依据2013年的数据,阿尔伯塔省的人均GDP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卢森堡、挪威、卡塔尔和瑞士这四个国家(注释:按照1加元兑0.8美金汇率计算)。换句话说,把阿尔伯塔省单独放到全世界各国中去排名的话,其人均GDP将是全球第五,最低的爱德华王子岛则是全球第27,差不多是欧盟的平均水平(介于意大利和西班牙之间)。
3、加拿大哪个省的财政状况最好?
根据2014年的数据,加拿大各省中阿尔伯塔省和萨省的负债率最低,阿尔伯塔省的财政甚至略有盈余。作为石油重镇,这两个省都有大量收入来自石油行业,所以财大气粗。阿尔伯塔省的税率也很低,这里没有省消费税(PST)及统一销售税(HST),在阿省买东西只需要交5%的商品及服务税(GST)。
4、加拿大哪个省的家庭收入最高?
加拿大各省的家庭收入比较,阿尔伯塔省、萨斯喀彻温省和安大略省雄踞前三。尤其是阿省,家庭收入达到了94,460加元。家庭收入最低的是新不伦瑞克省,只有65,910加元。除了阿省和萨省,加国其他各省的家庭收入都在65,000至75,000加元左右,说明加拿大的基尼系数较低,收入分配也比较平均。
5、加拿大哪个省的医疗质量最好?
加拿大的全民免费医疗一直是这个国家的骄傲,那么加国哪个省的医疗质量最好呢?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地区医疗质量最好的指标。根据2012年的数据,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预期寿命在加国各省中独占鳌头(81.7岁),随后的是安大略省(81.5岁)和魁北克省(81.2岁),纽芬兰省最低,只有78.9岁。
除了医疗质量,预期寿命也与其他因素相关,比如饮食习惯和人口基因等。加拿大预期寿命最高的地区是温哥华的列治文区(亚裔特别是中国移民占人口总数的60%),预期寿命达到了惊人的84.9岁,排名全加拿大第一。
6、加拿大哪个省的失业率最低?
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就业状况的重要经济指标。2015年1月,加拿大各省中失业率最低的是阿省和萨省,均为4.5%。纽芬兰省的失业率最高,达到了11.4%。在失业率方面,西部省份最低,中部省份其次,最高的则是东部省份。
7、加拿大哪个省的经济增长最快?
金融危机后的2010年至2013年,阿省和萨省的经济增长在加国各省中一路领先,这两个省每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了4.7%和4.5%。
8、加拿大哪个省的痛苦指数最低?
在经济学中,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总和被称为痛苦指数。痛苦指数越高的地区,那里的老百姓日子越受煎熬。加拿大草原三省(阿省,萨省和曼省)的痛苦指数最低,明显领先于东部省份。
9、加拿大哪个省的中国移民最多?
根据2011年3月的加拿大人口普查数据,安大略省的华人(包括大陆和香港移民)人口最多,有70万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紧随其后,有46万华人。从整体人口比例上看,华人占到英属哥伦比亚省人口总数的10.7%,占到安大略省的5.6%。根据萨省移民局数据显示,2015年萨省95%的企业家移民来自中国。
玉米如何加工成为工业酒精?
一.矿产概况
截至1995年底,全国已发现矿产168种,有探明储量的矿产151种,矿产地2万余处。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达154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87种,其它水气矿产(地下水、矿泉水、二氧化碳气)3种。
中国已成为世界重的矿产大国和矿业大国。
据初步评估,矿产潜在总值居世界第三位,20多种矿产在世界上具有优势地位。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总量大、配套程度较高的大国之一。
已探明的矿产总量较大,约占世界的12%, 仅次于美国和原苏联,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从这方面看,中国又是一个相对贫乏的国家。
(一)优势矿产
具有世界性优势的矿产有稀土、钨、锡、钼、锑、菱镁矿、萤石、重晶石、膨润土、石墨、滑石、芒硝、石膏等矿产,不仅已探明储量可观,居世界第1、2位,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人均水平。而且质量高,开发利用条件好,在国际市场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较强的竞争能力。
具有区域性优势的矿产有煤、铌、铍、汞、硫、萤石、滑石、磷、石棉等9种,其探明储量居世界第2、3位。但有些矿产质量较差,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人均水平。
具有潜在优势的矿产有锌、铝土矿、钒、珍珠岩、高岭土、耐火粘土等。
(二)探明储量相对不足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铀、铁、锰、镍、铅、铜、金、银、硼等。
(三)短缺的矿产有铬、铂、钾盐、天然碱和金刚石等。
二.找矿前景
中国除已探明的储量外,还有大量未发现的量。预测石油量940亿吨、天然气43万亿立方米,地下1000米以浅范围内煤达3.2万亿吨。上述三者已探明的储量仅为预测量的17%、2.2%、28%,金、铜、锰已探明储量仅为预测储量的1/4~1/5,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从地域上看,中西部地区新增储量潜力很大。中部内陆地区以能源、有色金属、贵金属为主,铜、铝、金、银、煤的保有储量在东、中、西三个地区中居首位。西部地区地域辽阔,人口密度小,铬、钒、钛、镍、汞、铂、铅、锌、磷、芒硝、重晶石等矿产比较丰富,磷矿、铅锌矿储量均大于东部和中部之和,煤、石油、天然气也拥有一定的储量。此外,西部地区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煤、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贵金属、盐等,潜力很大。
目前,西部铅、锌、铝土矿、金、煤、磷、硫铁矿保有储量增长速度超过东部或中部的两倍以上,可望发展成为21世纪中国重要的能源、稀有贵金属、化工非金属矿业基地。
在深度上,印度、南非的金矿开深度已达5000米,中国仅达600~700米水平。开发地下深部仍有很大潜力。
三.矿产勘查和投资概况
(一)历史成就
中国从事地质勘查的人员约105万人,分属11个部门。表ⅩⅪ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类矿产储量不断增长。第29页表6
改革开放以来,矿产勘查又取得了新的进展。10多年来,累计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450多处,有117种矿产增加了储量;查明了中国地下水总量, 完成了2300多项城市供水勘察工作,累计探明大中型地下水源地214处,日供水量达6020万立方米,保证了一批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和特区、开发区的供水要求,完成了黄淮海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江汉平原、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及宁夏、内蒙古、河套平原等130万平方公里的农田供水勘查工作。勘查工作的这些巨大成果,绝大部分是通过国家投入取得的。
(二)勘查投资渠道多元化已初步形成
在改革开放前实行经济时期,地质勘查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国家每年通过指令性逐级安排落实到各基层勘查单位。这种地质勘查投资方式,对保证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经济建设、对矿产的需求,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地勘投资渠道已由单一的重要财政拨款,逐步向多元化投资方向转变。
地方、企业和外商投资用于商业性的矿产普查、详查和勘探已逐渐增多。
据对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不完全统计,“八五”期间利用社会资金共安排了1705个项目,已完成1267项,吸收的地质勘查工作资金达8.3亿元。其中,陕西、上海、河北三省市吸收的社会资金均已超过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的17年间,除中央地勘费以外的地勘资金投入已近10亿元人民币,利用这笔资金提交了1万多份勘查报告,
尽管这种改革滞后于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但投资多元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四.矿产品概况
1995年,中国固体矿石总产量达51.20亿吨,原油1.50亿吨,天然气179亿立方米,矿业总产值4636亿元。矿产开发总规模居世界第三位。煤炭、水泥产量居世界首位,化肥居第2位,钢和有色金属居第3位,原油居第5位,黄金居第6位。第282页表Ⅸ,表Ⅺ
五.矿山企业生产概况
截至1995年底,中国已建成矿山企业28万多个,其中,国有矿山企业8377个,集体个体矿山企业27万多个,矿业从业人员达到1426万人。形成了300多个以矿业为依托的城镇。
1995年中国国有矿山企业甲类固体矿产(不含砖瓦粘土、建筑用砂石)矿石掘总量达13.48亿吨,占全国固体矿产矿石产量的37.0%,实现产值1364.54亿元,占同期全国固体矿产产值的75.8%。国有矿山企业占据着主体地位。第15页表3
1995年,中国集体矿山总数已达27.43万个,开发利用矿种达154种,涉及除石油、放射性矿产之外的几乎所有矿种。1995年,集体矿山企业固体矿产矿石产量37.72亿吨,占全国固体矿产矿石总产量的73.7%。其中,甲类矿产(不含砖瓦粘土、建筑用砂石)矿石总产量23亿吨,占全部甲类矿产(不含砖瓦粘土、建筑用砂石)矿石总产量的63%,集体煤矿的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42.6%。同年,集体矿业产值达到750亿元,占中国矿业总产值(石油、天然气除外)的35.5%。按12.4%的平均产值利税率计算,1995年中国集体矿业创利税93亿元,并为约2900亿元的后续加工业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初级产品。中国至少有520个县的集体矿业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举足轻重的力量。第17页图3
中国矿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中国约有40%的集体矿山开的是零星分散的。中国集体煤矿生产的4.9亿吨煤炭产量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为国有矿山企业难以利用的薄层煤。
集体矿业解决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5年全国集体、个体矿业的从业人数已超过863.25万人,占同期全国集体、个体企业从业人数的8%。减轻了劳动力对城市的压力,还为后续加工业、服务业创造了约3500万个就业机会。集体矿业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于乡、村两级和农民自身的积累,为国家弥补了3500亿元的基建投资,自1980年以来,在全国的新增矿石产量中,约有62%的煤炭,77.5%的铁矿石,75.2%的磷矿石,63%的硫铁矿,65%的有色金属矿产,80%的主要建材非金属矿产都是集体矿业提供的。第18页表4
矿产品价格的调整和放开,扭转了原材料价格过低的不合理状况, 使部分矿山企业由亏损走向盈利, 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矿山企业的活力。但是,目前中国矿业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整个掘业1993年以前普遍亏损,1994年国有矿山企业中,煤炭和黑色金属矿选业仍然是全行业亏损,有色金属、非金属和其他矿选业虽已扭亏,但仍处于微利状况,只有石油、天然气开业由于政策环境的改善,才实现了盈利。
六.矿产综合利用水平
中国矿产的综合利用政策的实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1995年,县以上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实现产值190亿元,为1985年的6.7倍,10年累计创产值955亿元,实现利润也由1985年的几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47亿元,10年累计实现利润243亿元。
中国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中都有共生、伴生有用元素,这是中国矿产的一个显著特点,其中尤以有色金属矿产为多。据统计,有80多种矿产含有共、伴生元素。如铜矿床中含有铁、铅、锌、钼、镍、钴、金、银、铋、铂、钨、锡、硒、碲、硫等,伴生的金储量约占金总储量的28%,伴生铜储量约占铜总储量的25%,而银的伴生储量比重更高。
从伴生矿产中回收的铜占铜总产量的25%~30%,金占金总产量的25%,铂族金属和稀散元素几乎全靠从伴生矿中回收。第23页图4
中国甘肃金川铜镍矿中的镍、铜、铂、钯、金、银、钌、铑等15种主要元素,目前已能回收13种;甘肃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生产的矿石的17种元素已能回收14种,综合利用系数达82%。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回收的钒、钛产量占全国的80%。德兴铜矿因综合而扭亏为盈。
1995年,中国工业废渣综合利用量达2.86亿吨,为1985年的2.34倍,利用率也由1985年的25%上升到43%。目前,有色金属行业70%以上的共(伴)生有用元素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综合回收利用,综合回收的共(伴)生元素近40种;综合回收利用率逐年提高,如湖南全省的主要铅锌矿山中铅锌选矿回收率已达60%~9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色金属冶炼烟气中硫的综合利用率已超过65%,废水复用率接近70%,综合利用工业体系初步形成,部分企业的综合利用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黑色金属矿产(伴)生的30余种矿产已有20多种得到综合利用,在尾矿、废石、低品位矿石的综合利用方面也取得了不小成绩。近年来煤炭行业在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建材、煤化工、石煤及煤系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都有可喜的进展。目前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达20%以上,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超过了30%。第304页表ⅩⅩⅥ
非金属矿产的综合利用也有了重要进展,开发出了一大批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新产品,部分产品已开始步入系列化。仅就地质矿产部门统计,近10年来,在非金属综合开发利用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超过400项。其中获部、省科技成果奖的就有近60项,专利成果14项,有100多项已转化为生产力,使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995年综合回收硫产量占总产量的47%。在化工矿山盐湖卤水多元素的利用、矿化结合、矿肥结合等综合利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矿产综合利用研究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如多种复杂难选矿的分选与综合开发利用,无尾矿生产工艺的研究与应用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出现了一批无尾矿矿山企业和一大批金川式依靠科技进步、综合利用好、经济效益高的企业。
中国铁、锰等黑色金属矿山选平均回收率为65%;国有有色金属矿山选综合回收率只有50%;煤矿矿井回率也只有50%左右,如果加上集体、个体煤矿则只有32%;矿产总回收率不到30%,比发达国家要低20个百分点。一项研究表明,如果金属矿山开回收率提高十个百分点,中国就将增加几千万吨的矿石量,相当于新建几十座矿山。煤矿如能提高煤技术,仅由减少高、落煤造成的损失,每年就可以增加4000万吨煤炭产量。
但是,从总体看中国综合利用水平还比较低。有关部门对60个矿种4072个国有矿山的调查结果表明,开展综合利用的矿山企业不足300个,只占7%。在已开展综合利用的企业中只有2%的矿山企业有用组分综合利用率在70%以上。集体和个体矿山情况没有综合利用或仅部分综合利用。
七.降低消耗
中国以位居世界第3位的矿石产量支持排名世界第9位左右的GNP,单位GNP的消耗高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据统计,中国单位GNP的钢材、铜、铝、铅、锌的消耗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6、3.7、2.4、2.7和2.2倍;能源对GNP产出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7。
近年来,中国的能源、金属、非金属矿产的消耗系数一直在下降。1980~1990年每亿元国民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已由13.6万吨标准煤降至9.3万吨标准煤,年均下降3.8%,节约与少用能源总量折合2.85亿吨标准煤;钢材消耗系数,1991年与1980年比下降了36.94%;铜、铅、锌、铝的消耗系数1991年比10年分别下降了58.17%、57.96%、76%、60.6%。但与国外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相比较, 仍然偏高,在降低矿耗和能耗方面仍有很大潜力
八.矿产领域的对外开放与合作
扩大矿产领域对外开放与合作是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国际矿业投资者在全球寻找目标,中国正面临这种吸引外资进行矿产勘查与开发的机遇与挑战。扩大领域的对外开放与合作是当务之急。
中国幅员辽阔,矿产丰富,地质工作程度较高,矿产可供对外开放与合作的项目很多,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矿产领域对外开放与合作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中国在石油天然气的对外合作领域已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其它矿产领域的对外合作却相对滞后。
1.在油气领域
中外合作勘查开发石油天然气是从海洋开始起步的。1982年至今,中国已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石油公司签订了110个海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合同和协议。截至1995年底,已实际吸引外资51亿美元,其中勘探投资29.7亿美元,开发投资21.3亿美元;已发现并控制石油储量13亿吨,天然气储量2079亿立方米;已建成年产1000万吨的原油生产能力,有17个油气田已投入生产。1995年海上原油产量为870万吨,1996年预计将达到1500万吨。
目前,南海东部珠江口海域是中国主要的海上产油区,1996年原油产量将突破1000万吨大关。南海西部海域是天然气主要产区,其中新建成的崖城13—1天然气田的储量为1070亿立方米,通过780公里和100公里的海底管线,1996年开始以每年29亿立方米和5亿立方米的供应量同时向香港供气发电和向海南岛供气。该气田可以稳定供气20年以上。
1985年,石油勘探开发的对外合作开始扩大到陆上。这一年,《关于开发南方11省区(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南、江西、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和海南)陆上石油的公告》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随即签订了海南福山凹陷石油合同。后中国陆上石油工业又增加了北方10省区的18个含油气盆地;合作领域扩大到提高老油气田收率和开发开难度大的油气田项目; 对外合作的方式也从单一的勘探合作方式扩大到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综合合作方式。
到目前为止,先后有29家外国公司参与了19个合作区块的石油作业。
2.在非油气领域
目前外商集中于黄金、煤层气和金刚石的勘查与开发。迄今为止,金矿项目超过20项,进行合作勘查的有广东长坑金矿(与加拿大巴里克鲍尔公司合作)、广西百色金矿项目(与加拿大宝仑公司)、贵州灰家堡北斜金矿勘探项目(与加拿大丹斯通公司)、云南镇源金矿和莫江金矿之间区块勘查项目(与加拿大矿业公司)以及四川凉山茶铺子金矿勘查项目(与加拿大明科公司)等。
进行合资开的有山东大尹格庄金矿。
已与外商签订勘查合同项,主要勘查项目有:河北蔡家营铅锌矿项目(与澳大利亚团布尔公司合作)。辽宁金刚石合作项目(与南非德比尔斯公司合作)。湖南沅水金刚石项目(与比利时西贝克公司合作)及与德国安贝格高岭土公司合作的高岭土项目。山东平邑金刚石项目(与加拿大矿业公司合作)等。
领取矿证的合资合作项目主要是建材和矿泉水项目。
90年代以来, 外商来华投资勘查、开油气以外矿产的项目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13个主要省份中中外合作的项目达116项,实施的有93项,固体矿产勘查项目23项(金1项、金刚石2项、铅锌5项、铜2项、建材矿产5项、稀有和稀土金属矿产8项),开发项目69项(矿泉水28项、建材矿产37项、岩盐矿产2项、铅锌1项、锰1项)。各项目外商投资金额大多在几十万到几百万美元之间。其中河北蔡家营铅锌矿项目是目前除煤以外的固体矿产项目中外资投入最多的一个,协议金额超过1亿美元。
近年来,中国的煤层气勘查开发开始起步。中国与澳大利亚路伟尔公司、美国安然公司和阿莫科公司在陕西、山西合作勘查开发煤层气,协议金额2000万美元。
据对191个项目的不完全统计,共吸收资金28.93亿美元,其中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为27亿美元。外商投资勘查的重点主要在能源矿产(主要是油气),这些项目吸收外资的总数占95%以上。第33页表12
3.中国在海外进行矿产风险勘探与投资开发工作
90年代以来,中国在加纳、坦桑尼亚、玻利维亚、马来西亚、柬埔寨和老挝开展了不同程度的金矿勘查工作。中国还通过购买股权,参与澳大利亚恰那铁矿开发,现已投产。中国在泰国、苏丹、加拿大、秘鲁进行了一些低风险小油田开发项目,获得年产原油75万吨份额。中国在印度尼西亚购买马六甲油田股份,获得成功。中国与澳大利亚合办的澳斯明泰克公司也于1993年获得批准,并已在澳大利亚申请到10片约500平方公里的找矿租地,开展了金、银、铜、铅、锌等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中国还在南美的秘鲁、智利,菲律宾、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等国家开展了铜、金、铅、锌等矿产的风险勘查和开发尝试。
九.二次产业
二次产业是指对废弃的矿石或废旧金属、非金属工业制品、尾矿的回收开发利用产业,由此而形成的称二次或再生。
中国二次的开发利用起步于50年代,目前,中国回收再生达19大类,上百个品种,年回收总量达1.7亿吨,年总产值达250亿元。废钢铁的回收率为42%,废旧金属综合回收率为27.7%,综合回收的黄金占总产量的1/4~1/3,综合回收的银占银总产量的3/4以上,铝占11.2%,锌占6%,硫占1/3。第25页表5
在中国,二次开发尚未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矿床的综合勘查、综合开发、综合评价不够。二是对可供二次开发利用的缺乏有力的促进和保护政策,以致于大量可供二次开发利用的遭受不应有的损失。三是技术水平低。四是产业化程度不高,五是缺乏再生的产品价格的政策导向。六是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管理部门、矿业部门和环境治理部门基本上处于脱节运行状态。
中国废旧金属的回收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废旧金属回收仍有较大的潜力。研究表明,如果到2010年废旧金属再生利用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则可增加1000万吨钢铁、60万吨有色金属可供量。
十.开发替代产品
在中国,矿产替代产品潜力极大。发展方向一是利用其他自然替代矿产,如以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和水力等新能源,降低矿产的消耗量。二是以某种矿产(物)元素替代另一种矿产(物)中的元素,如中国钾盐短缺,但却有比较丰富的不溶性钾,如明矾石的保有储量达1.5亿吨,钾长石保有储量达1.5亿吨,而且分布广,有可能替代钾盐生产钾肥。又如以滑石替代高岭土作造纸填料等。三是用人工制造的矿物原料替代天然的矿物原料,如用人造压电石英替代天然压电石英,人造金刚石替代天然金刚石。四是用其他人造材料替代天然的矿物原料。
十一.开发新的
中国海域的矿产十分丰富, 除丰富的海上油气、滨海砂矿外,海水中含量丰富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大洋矿产也可加以利用。目前利用较多的是海水中的钠、钾、碘和大陆架中的石油、天然气。在未开发的海洋矿产中,以深海海底的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和海底硫化物矿床最引人注目。80年代后期中国加强了对深海矿产的调查,并被列为国际海底矿产勘查开发先驱投资者。
十二.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后,矿产品(含相关能源原材料)对外贸易发展很快。到18年,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6个扩大到160个;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06.41亿美元,比1950年增长12.3倍。其中出口额为.5亿美元,比1950年增长17.8倍。出口的矿产品主要以矿石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如钨、锑、锡矿砂,煤炭,日用瓷器;进口的矿产品主要是当时国内紧缺的石油、钢材、化肥及有色金属原材料。从1949~18年的30年间,中国共进口钢材6400万吨、占国内产量的23%,铜209万吨、占国内产量的52%,铝195万吨、占国内产量的48%,化肥10.05亿吨,、占国内产量的37%。
1986年以来,中国矿产品进出口贸易又取得了长足进展。1986年,矿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62.78亿美元,到1994年已增长到394.79亿美元,增长了1.43倍,年均递增11.7%以上。其中,出口由50.49亿美元增加到152.57亿美元,增长2.02倍,年均递增14.8%;进口用汇由112.29亿美元猛增到1993年的273.39亿美元,增长1.43倍,年均递增13.55%。1995年进出口总额达461.51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6.72亿美元。中国对外贸易逆差依然存在。
矿产品结构有明显改善 在出口方面,矿产品已由原料或初级矿产品为主逐步转变为以深加工矿产品为主,由以燃料矿产为主逐步转变为燃料矿产、非金属矿产和金属矿产三足鼎立的局面。
初级产品出口换汇额在整个矿产品出口额中的比重,已由1986年的79.1%,逐步下降到1994年的24.38%。非金属矿产品出口稳步大幅增长,已成为中国矿产品出口的创汇大户。换汇额从1987年的8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32.3亿美元,增长3.04倍,在矿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5.8%提高到21.2%。
主要出口品种有平板玻璃、日用陶瓷、滑石、鳞片石墨、萤石、菱镁矿及轻(重)烧镁、重晶石、耐火粘土、石材,近几年还有水泥与水泥熟料,9年中为国家创汇135亿美元以上。
燃料矿产品出口出现下降趋势,换汇额由1987年的45.42亿美元,下降为1994年的43.19亿美元,减少4.9%, 在矿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由59.3%下降到28.3%。其中,石油出口明显下降,1987年出口原油及成品油换汇40.03亿美元,到1994年减少到30.51亿美元,下降23.8%,在矿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由52.2%下降到20%。石油出口中,成品油的比重有所提高,由1987年的21.4%增加到1994年的34.45%。
金属矿产品出口稳步增长,出口额由1987年的12.54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43.01亿美元,增长2.43倍,在矿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则由16.4%提高到28.2%。金属矿产品的进口变化较明显,由1987年的60.47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994年的143.85亿美元,增长1.38倍。其中,钢材的进口起伏很大:1987年进口额47.87亿美元;1988~1989年间基本上维持这一水平;1990~1991年间降到20多亿美元;1992年恢复正常进口;1993年进口额猛增到13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倍;1994年进口额降为.45亿美元,比上年递减25.8%。有色金属原材料进口稳步发展,由1987年的7.35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32.96亿美元,年均递增23.9%以上。
制成肥料的进口增长也很迅速,由1987年的13.99亿美元,增加到1991年的32.29亿美元,年均递增23.3%,特别是1988年,增长率高达67%。1993年,国家取消对进口化肥的财政补贴,化肥进口额由上年的30.04亿美元陡降到14.79亿美元,降幅高达50.8%。1994年化肥进口用汇19.38亿美元,回升31%。
铅、锌、水泥、纯碱、烧碱实现了从需要进口到大量出口的战略性转变,从1992年开始,中国大量出口铅、锌,已成为占世界贸易量近25%的铅锌出口大国。1990年,水泥贸易变进为出,出口量达到783万吨,换汇金额2.57亿美元,一举成为出口创汇大户。1991年,水泥出口达1074万吨,换汇4.43亿美元。近几年,尽管国内基建规模扩大,水泥需求量大增,但由于产量连年保持大幅递增,水泥净出口量仍维持在数百万吨的水平。纯碱和烧碱也已由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1994年出口量分别在28万吨和25万吨左右。
十四.中国区域矿产概况
中国的矿产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区分带特征,矿产分布的区带性,也必然形成各大行政区、各省矿产组合分布特征不同,以及不同的配套特点。
华北地区、东北地区的矿产属于以铁矿、煤矿、石油为主的矿产配套类型。其中,华北地区主要矿产有煤、铁、稀土、铌、耐火粘土、铸型用砂、芒硝、天然碱、建筑用大理石、石灰岩等26种矿产;东北地区主要有铁、石油、金、菱镁矿、滑石、硼、金刚石、铂、硅藻土等19种矿产。
华东地区矿产以有色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为主,主要矿产有铜、钨、金、银、钽、金刚石、菱镁矿、明矾石、萤石、高岭土、膨润土、硅藻土、叶蜡石、石膏等22种矿产。
中南地区以有色金属、化工原料矿产及建材非金属矿产为主,主要有锰、铅、锌、钨、锡、钼、锑、铋、铌、钽、钛铁砂矿、独居石、银、磷、硫铁矿、压电水晶、高岭土、油页岩、玻璃用砂等47种矿产。
西南地区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原料矿产为主,主要有铁、钒、钛、铜、铅、锌、锡、汞、锰、铬、煤、天然气、磷、岩盐、石棉、刚玉等32种矿产。
西北地区矿产以煤、石油、有色金属、化工原料矿产为主,主要有镍、钴、钼、铂族、煤、铅、锌、铜、石油、铍、铌、钽、钠盐、芒硝、钾盐、玻璃硅质原料、石棉等31种矿产。
上述分布特征,为中国矿产区域性综合开发利用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各具特色的基础。
非法开原油罪的判刑
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大幅飚升,日前纽约原油期货价格突破60美元/桶大关,能源问题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替代能源的发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世界石油逐年减少,且不可再生,酒精燃料成为最佳替代能源之一。而玉米的深加工可以提炼出乙醇,乙醇俗称燃料酒精,它以小麦、玉米、高粱、薯类或植物纤维为生产原料,被称为绿色能源。将燃料乙醇和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使用,可形成一种新型车用燃料——乙醇汽油。乙醇汽油又是环保燃料,正被广泛应用,因此玉米酒精,就具有典型的替代能源概念。研究表明,乙醇调入汽油后,汽油中的辛烷值及含氧量明显升高,可以促进汽油的燃烧,而且还可以降低汽车尾气的排放,也就是说,乙醇不仅可以起到节能效果,而且还可以起到环保效果。在目前石油价格高企以及汽车尾气困扰城市大气环境的背景下,推广乙醇汽油也就成为大势所趋。
在国际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也是利用玉米酒精最广的国家,它规定用10%的玉米酒精加入到汽车燃料中。6月中旬,美国总统布什呼吁通过广泛的能源法案,该法案的通过将使玉米酒精和大豆柴油的使用量上升。美国酒精用玉米的消费增长近几年来非常强劲,酒精生产消费的玉米量已经超过了淀粉行业,成为美国工业用玉米消费的主体。2002/2003年度,美国酒精生产消费玉米2670万吨,自1991年以来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5.88%,大大高于美国玉米消费的同期增长速度。
从生产酒精的类别来看,饮料酒精生产消费的玉米接近饱和,保持在330万吨的水平,比较平稳;而燃料酒精由于市场需求旺盛,符合玉米酒精加工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增长幅度较大,近十年来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6.6%。进入21世纪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02/2003年度燃料酒精生产消费玉米234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520万吨,增长幅度高达28.9%。燃料酒精将成为未来玉米酒精加工的主要方向。
巴西也是个农业大国,其石油有限,虽然近期发现了丰富的海洋石油,但仍处于勘探阶段,能源一直主要靠进口。13年的世界石油危机,对巴西的经济是一个沉重打击。从那时起,巴西作出了重大能源战略决策,实现能源多元化。巴西选择有充足的甘蔗、玉米等为原料,开发酒精燃料,并于15年获得成功,开发了汽车用酒精燃料,分含水(6%)和不含水(0.5%)乙醇两种,前者直接使用酒精为燃料,后者以25%添加到汽油中变成混合燃料,普通汽车不用改装即可使用,酒精燃料因而在巴得到广泛使用。19年,首辆以含水酒精为燃料的酒精汽车问世。1999年,新一代酒精汽车诞生,酒精汽车技术获重大突破,用电子打火,增强了动力系统,酒精汽车更加经济实用。2003年,巴西福特汽车分公司推出了首辆汽油、酒精双燃料汽车,该种车在油箱内设计了“灵活燃料探测程序”,既可单独使用汽油或酒精,也可使用任意比例的汽油和酒精混合燃料。巴西用酒精燃料替代汽油,仅在16年至2001年间就减少了大量的石油进口,共节省了价值约465亿美元的外汇。现在,巴西的能源已达到90%自给,正在朝着完全自给的目标前进。
随着石油的紧缺,一些西方国家已经规定必须把10%的酒精加入到汽油中混合使用。由于酒精能改善汽油的辛烷值,通过各国专家的深入研究,酒精是一种理想的再生能源。而从综合效益的产业看,玉米又是提炼酒精的最佳作物。据相关资料和信息显示,国际市场近年来平均每年酒精用量增长10%以上,随着各国对环保的重视,酒精在燃料上不断应用,今后几年内预计酒精用量将增长50%以上。
国内方面,为缓解石油短缺的矛盾,2003年11月,吉林省在全国率先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封闭运行推广车用乙醇汽油;2004年下半年,辽宁、黑龙江两省相继实现了全省车用乙醇汽油封闭销售,至此整个东北地区全部封闭推广车用乙醇汽油。此外,我国还在河南、安徽两省及湖北、山东、河北和江苏四省的部分地区开展了车用乙醇汽油试点工作,预计到今年年底,上述各省和地区范围内要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替代其他汽油,让这种可再生的新型绿色能源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据初步统计,从吉林省2003年11月正式启动车用乙醇汽油销售到2005年2月末,东北三省共销售车用燃料乙醇汽油194万吨,累计节约原油70多万吨。
作为我国的玉米主产区,封闭推广车用乙醇汽油再一次激活了东北地区的玉米加工市场。专家分析说,东北地区燃料乙醇需求的增加已经成为拉动玉米消费的“生力军”,此举不仅扩大了东北地区的玉米消费量,而且有利于提高玉米收购价格,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我国玉米种植地区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以及山东、河北、河南、云南、四川等地。其中,东北三省一区是我国玉米最主要的商品粮供应地和出口基地,其出口量约占全国的90%。吉林是我国玉米产量最多的省份,产量保持在1500万吨左右,黑龙江省玉米产量也在1000万吨上下。从消费趋势分析,我国玉米消费构成主要为饲料使用、工业消费、食用消费。据权威机构对饲料行业的分析,2004年国内饲料玉米消费9400万吨,2005年用量预计持平或略有增加。包括乙醇在内的工业玉米消费是玉米消费最大的热点,预计2005年工业消费增加10%,总量达到1550万至1600万吨。1999/2000年度国内玉米酒精消费量不足450万吨,而2004/2005年度预计消费量将达740万吨,增长十分迅速。数据显示,2004/2005年度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玉米酒精消费玉米量预计为25万吨、130万吨、147万吨,分别比上一年度增加了5万吨、60万吨和37万吨。预计2005/2006年度,辽、吉、黑三省的玉米酒精消费玉米量将分别比上一年度再增长120%、30%和60%。据黑龙江省有关部门的统计,今年这个省的玉米播种面积预计为2983.8万亩,较上年增加152.8万亩,增幅为5.4%。
今年以来,我国玉米产区种植面积有所增加,预计2004/2005年度国内玉米供需将告别缺口并出现少量盈余。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监测处今年4月份首次对2005/2006年度国内玉米市场供需平衡状况作出评价:2005/2006年度国内玉米产量预计在1.265亿吨,比上年度下降550万吨。2005/2006年度国内玉米饲料消费量在8950万吨,比上年度增长200万吨,工业消费量在200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250万吨,加之出口数量较上年度减少,国内总消费量增长到1.3105亿吨。评价结果为2005/2006年度供需缺口达355万吨,这个缺口需要动用库存来弥补。今年国内燃料乙醇生产能力和需求均有所提高,玉米工业消费量将持续增加,因此下年度国内玉米供求极有可能重新出现缺口。
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我国玉米供需就一直存在缺口,本年度有望首次实现略有盈余。但因今年4月1日起安徽省也全面推广车用乙醇汽油,因此今年燃料乙醇的产销数量有望比2004年增长90%。燃料乙醇产量增长带动了整个酒精市场,2004年国内无论食用酒精还是工业酒精的产量均出现增长,这种增长态势有望延续到2005年、2006年。酒精生产是传统的玉米消费渠道,过去消费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从1999年至2003年的几个年度中平均增长速度仅有1%,但从2004年开始,随着燃料乙醇新增长点的出现,酒精消费玉米量增长速度达到了20%。“十五”期间,国家批准河南天冠、黑龙江华润、吉林燃料乙醇和安徽丰原四家企业加工乙醇,设计产能为122万吨,到目前为止已投产产能为82万吨。除河南企业外,其他三家企业均以玉米为原料加工燃料乙醇,随着安徽、吉林省改建扩建项目的完工,2005年年底总产能将超过设计产能。
综上所述,目前世界上有能力的国家均加大了对玉米酒精燃料的开发和利用,玉米酒精燃料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在未来几年中国对石油进口依赖度加深,国际石油价格进入高价时代等大背景下,国内燃料乙醇产能扩大将成为无法阻挡的趋势。玉米作为酒精燃料的重要原材料,供需矛盾将进一步突出,也许不久的将来,中国玉米也会步大豆后尘,成为净进口国。
能源发展战略行动的出台有何重要意义
在刑法里规定是属于非法矿罪;破坏性矿罪。
《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条 非法矿罪;破坏性矿罪违反矿产法的规定,未取得矿许可证擅自矿,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矿,或者擅自开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的特定矿种,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矿产法的规定,取破坏性的开方法开矿产,造成矿产严重破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矿、破坏性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条 非法矿造成矿产破坏的价值,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造成矿产破坏”;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造成矿产严重破坏”。
第四条 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破坏性矿罪中“取破坏性的开方法开矿产”,是指行为人违反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矿产开发利用方案开矿产,并造成矿产严重破坏的行为。
第五条 破坏性矿造成矿产破坏的价值,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造成矿产严重破坏”。
第六条 破坏性的开方法以及造成矿产破坏或者严重破坏的数额,由省级以上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出具鉴定结论,经查证属实后予以认定。
第七条 多次非法矿或者破坏性矿构成犯罪,依法应当追诉的,或者一年内多次非法矿或破坏性矿未经处理的,造成矿产破坏的数额累计计算。
第八条 单位犯非法矿罪和破坏性矿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按照本解释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5万元至10万元、30万元至50万元的幅度内,确定执行本解释第三条、第五条的起点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急求一片毕业论文以“经营者薪酬结构问题研究”为题目越全面越好
(一)深化能源体制改革。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作用,深化能源体制改革,为建立现代能源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完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深入推进政企分开,分离自然垄断业务和竞争性业务,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推动能源投资主体多元化。深化国有能源企业改革,完善激励和考核机制,提高企业竞争力。鼓励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推进原油期货市场建设。
推进能源价格改革。推进石油、天然气、电力等领域价格改革,有序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天然气井口价格及销售价格、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由市场形成,输配电价和油气管输价格由定价。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重点推进电网、油气管网建设运营体制改革,明确电网和油气管网功能定位,逐步建立公平接入、供需导向、可靠灵活的电力和油气输送网络。加快电力体制改革步伐,推动供求双方直接交易,构建竞争性电力交易市场。
健全能源法律法规。加快推动能源法制定和电力法、煤炭法修订工作。积极推进海洋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核电管理、能源储备等行政法规制定或修订工作。
进一步转变职能,健全能源监管体系。加强能源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快简政放权,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强化能源监管,健全监管组织体系和法规体系,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为能源产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健全和完善能源政策。
完善能源税费政策。加快税费改革,积极推进清费立税,逐步扩大税从价计征范围。研究调整能源消费税征税环节和税率,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纳入征收范围。完善节能减排税收政策,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推进环境保护税立法工作,探索建立绿色税收体系。
完善能源投资和产业政策。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基础上,扩大地质勘探基金规模,重点支持和引导非常规油气及深海油气开发和国际合作,完善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及重大装备的支持机制。完善调峰调频备用补偿政策,实施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和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及配套措施。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加大对节能提效、能源综合利用和清洁能源项目的支持。研究制定推动绿色信贷发展的激励政策。
完善能源消费政策。实行差别化能源价格政策。加强能源需求侧管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培育节能服务机构和能源服务公司,实施能源审计制度。健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落实能效“领跑者”制度。
(三)做好组织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国家能源委员会的领导作用,加强对能源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和审议,指导推动本行动的实施。能源局要切实履行国家能源委员会办公室职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制定实施细则。
细化任务落实。院有关部门、各省(区、市)和重点能源企业要将贯彻落实本行动列入本部门、本地区、本企业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好各类规划与本行动的衔接。国家能源委员会办公室要制定实施方案,分解落实目标任务,明确进度安排和协调机制,精心组织实施。
加强督促检查。国家能源委员会办公室要密切跟踪工作进展,掌握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督促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在实施过程中,要定期组织开展评估检查和考核评价,重大情况及时报告院。
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经营管理者贡献与收益、责任与收益、风险与收益等不对称问题
随着国有企业自主权的不断扩大,经营管理者的收入分配制度也相应有所改变。但仍然没有有效地解决企业经营管理者贡献与收益、责任与收益、风险与收益等不对称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差距太大:一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收入与承担责任差距太大;二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收入与市场相应人员的工资价位差距太大;三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收入与合资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同类人员的工资收入差距太大。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这个难题,长期困扰着我们。多年来,我们始终强调的是以政治责任、精神鼓励为主的激励机制,企业经营管理者在报酬上与职工没有太大差别。用历史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否认精神激励在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感到仅仅依靠这样的激励方式是远远不够的。80年代初期,同志就明确指出这个问题的实质,他说:“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文选》第二卷,第146页,人民出版社,1985)。
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经营管理者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政治责任和贡献与其收入水平相比,明显偏低,没有体现出经营管理者人力的复杂性、繁重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没有体现出经营管理者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上的特殊作用和地位。他们的工资大致是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3倍左右,经营管理者所付出的大量超额劳动未能得到承认。而且,经营管理者的收入与企业业绩相关性不大,与企业对国家的贡献“不对称”,他们既不能与发达地区的公司(除拥有可观的年薪外,还拥有按创造利润所提取的高额奖金。如深圳发展公司规定:创造利润1000万以上的,特别奖按利润的10%发给个人)相比;更无法与国外企业比(美国大公司经营者年薪一般来说是普通员工的几十倍,甚至数百倍)。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几十年累计上缴国家利税200多亿元,是建厂之初国家6亿元投资的30多倍,仅1999年就实现利税33亿元,但是其9名企业***的年收入总数才32万元,不到企业年实现利税的万分之一。中国第一、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的总经理1999年的收入还不足2万元。
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经营管理者作为国家资产的经营者和管理者,肩负着非常重大的责任,不仅要承担企业获得巨额利润的经济责任,而且要承担下岗职工再就业、保障职工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等。而合资企业、私营企业的经营者,由于没有社会负担等“杂事”,内部机制灵活,是单纯的生产经营管理,管理幅度和负荷较小,但收入却常常为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的5-10倍,甚至更多。有关资料表明,1999年企业经营者年工资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国有企业占62.2%。由于中央企业无权决定集团这一层***员的工资收入水平,为调动下属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加大集团内部分配改革的力度,一些二级公司或从总公司剥离上市的股份制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收入水平已大大高于集团***员,出现了集团公司***员与直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收入“倒挂”现象。如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东风汽车公司***员年收入为3万元,而其二级公司的总经理最高达10万元。这种现象在中央企业中已较普遍。
从风险和压力看,中央企业经营管理者大都承担着超负荷的重任,为确保完成各项经济指标和社会责任,绞尽脑汁。如近年来世界原油价格跌宕起伏,使中石化在降本增效、扭亏脱困中经受着严峻的考验;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集团,公司还要对国内成品油、化工产品市场的稳定担负重要的作用。面对严峻的形势、艰巨的任务和沉重的压力,集团公司领导班子以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超负荷、高强度地工作。与此同时,领导班子的个人收入水平却相对较低。这些矛盾的存在,不仅限制了集团公司内部各级管理人员薪酬激励的力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团公司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进程。长此下去,既不利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积极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的形成,将会导致国有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大量流失,甚至丧失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四)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经营管理者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障碍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分配制度改革无法撇开国有企业现有的经营环境而单方面进行。目前,制约经营管理者分配制度改革的因素很多,但最根本的障碍是国有企业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具有法人治理结构的现代企业制度。薪酬制度改革的实质是人事制度的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激励机制,必须使经营管理者的价值逐步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具体来说,目前制约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障碍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企业制度看
目前,我国存在着所谓“最昂贵的企业制度和最廉价的企业家”。一是大多数国有企业尚未真正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国有企业投资主体不够明确,没有达到“产权清晰”的要求。三是国有企业内部的人事制度改革仍不到位,没有形成完备的市场人才选拔机制。四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收入分配机制缺乏明确、量化和市场化的制度保障,没有形成一套对企业经营管理者通用、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2.从思想观念上看
传统的思想观念阻碍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的形成。一是目前企业员工的市场观念相对滞后,对经营管理要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与企业经营者收入攀比的心理,经济体制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经营者薪酬制度的改革。二是企业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弱,认为企业的成功和发展的确与经营管理者有着密切关系,经营管理者的收入高一些理所当然,但过高却难以承受,因为还有大量困难企业和下岗职工等。三是一些经营管理者有畏难情绪,不敢多拿。担心工资收入多拿一点,会导致自己与职工和其他管理人员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影响工作的开展。
3.从企业现状分析
国有企业大多历史包袱和社会负担沉重。目前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两大目标虽已基本实现,但基础还不牢固,特别是军工企业和老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经营状况普遍较差,亏损严重,干部职工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导致职工对改革的承受能力不强。职工更多地希望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衷共济,同甘共苦。如果在对经营管理者分配制度改革时不充分考虑这一点,则必然有失公允,也难以真正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4.从社会环境分析
相关分配制度的改革没有到位,良好的社会环境尚未完成。一是具有较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的待遇水平与市场价格相背离。国家公务员的工资长期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如单纯进行企业经营管理者薪酬制度改革,会使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严重失衡,无法使企业经营管理者薪酬制度改革真正到位。二是中央、地方分配政策改革进度不一致。现在不少省(市)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纷纷出台了一些指导性意见,步子迈得比较大,如上海、深圳、武汉等省市,不但印发了经营管理者年薪制改革的指导性意见,而且对经营管理者的股票期权问题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相比而言,中央有关部门对分配制度的改革步伐相对滞后。如果国家不以资产所有者身份出台明确政策,则中央企业经营管理者分配制度改革就难以推进,而且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如果中央不能预先或同步出台相应的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指导性的意见,不但造成地方文件的无据可依,地区间失去平衡,而且由于既成事实等原因,将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薪酬制度的改革造成一定的障碍。三是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和有效的调节手段,经营管理者的年薪制、持股、股票期权等激励机制推行所要求的市场经济条件还未完全成熟,与之配套的改革还不完善。如实行企业经营管理者年薪制,既要解决好收入分配与绩效真正挂钩的问题,又要解决好经营管理者利益与职工利益如何分离的问题。由于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考核机制尚不健全,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其它经济效益指标的完成情况由哪个部门来考核尚不明确,影响了经营管理者年薪制的实行。
(五)现行工资制度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分配制度改革不相适应
近年来,院及劳动部就现行工资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和试点,出台了不少有关改进和完善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者收入分配的办法,也试图用多种工资、奖励方法支付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报酬。如1985年9月24日院发布的《工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1992年6月1日劳动部、国家体改委发布的《股份制试点企业劳动工资管理暂行办法》,1993年6月22日劳动部、国家经贸委、国家体改委发布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工资总额管理暂行规定》,以及1993年11月24日《劳动部企业最低工资规定》等。但从现实情况看,相当一些收入分配的政策、制度显然已过时,必须加以修改。如原档案工资的晋升管理办法、企业经营者起点工资的管理办法,交流领导干部的工资管理办法,困难企业经营者收入分配的管理办法等。总的来说,我国现行国有企业工资管理体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人力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有效激励,也对企业进行激励约束机制改革造成一定的障碍,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具体主要表现在:
1.工资总额的管理办法已经过时
目前,国有企业仍然沿袭经济体制下工资总额管理的模式,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核定各企业的年度工资总额并进行工效挂钩结算。这种工资制度管理模式仍然是行政性的,非市场性的。虽然取了“工效挂钩”的形式,但存在着工资账外泄露、挂盈不挂亏、挂钩与非挂钩分配模式并存、摩擦较大等弊端。而且,由于在工资方案制定、经济指标核定基数的确定、业绩的考核等方面的不合理性与严重滞后,不能充分反映其管理劳动的特殊性,造成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收入水平偏低,没有突出经营管理者在公司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没有体现其特殊的贡献和市场价值。
另外,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用的根据职工收入水平确定经营管理者收入水平的作法,无法构建多元化的经营管理者收入结构,不能形成区别于一般员工的分配办法,不利于培育和发展经营者队伍。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年收入水平一般控制在职工年均收入的1-3倍,最高不得超过5倍的规定显然已过时。这样的规定,不仅使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收入未能充分体现其劳动的特殊性、复杂性、创造性及多样性,而且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收入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上就封了顶,达不到应有的激励效果。
2.企业的经营成果和个人的工作业绩缺乏紧密联系
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挥。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收入应当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全面结合,在正确评价企业年度经营成果和个人工作业绩的基础上予以确定。应改变过去经营管理者收入不与企业经营指标挂钩的情况,企业经营管理者收入高低应与企业规模、经营难度和实现的经济指标挂钩。国家应该建立对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业绩考核的评价体系,由有关部门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经济效益(利润、税收等)完成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并和企业领导班子薪酬挂钩。
3.收入管理办法中缺乏约束机制
由于管理上的不完善,造成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薪酬管理既无标准,又无主管审批部门,完全由企业***员自行决定,造成企业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收入形式多样化,差距很大。有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并不好,而且造成大量亏损,可经营管理者的收入也没有受到什么影响。相反,有的还自己给自己加薪。更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职务消费随意性很大,根本无标准,也不公开,特别是用车、住房和出国方面的公款支出(补贴)数额非常大。应坚持岗位职务工资制、年薪制、资产经营责任制等,做到经营管理者收入公平、公正、公开,尽快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如委派财务总监、派驻监事会,强化所有者和股东的监督约束机制等。
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
(一)初步建立起企业经营管理者资产经营责任制
按照我国现行体制,国家对国有企业资产的管理实行的是国家统一所有、分级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实质上是承认各级对其监管的国有资产拥有准所有权。这种管理体制的好处是中央对国有资产有较大的权力,减少界定产权的工作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这种管理体制存在着产权关系不明晰、出资人不明确、所有者缺位、资产经营责任不清等问题。为了寻求从体制上解决这些问题,部分中央企业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者资产经营管理责任制。如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2000年4 月,重新制定并颁发了《关于印发〈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企业经营者责任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航规[2000]20号),随后,集团公司总经理分别与直属25户企业的法人代表分别签订了2000年《企业经营责任书》,从而使企业经营者的责任和收益有了明确的说法和要求。再如,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对所属全资和控股子公司的主要经营管理者及其他班子成员实行资产经营风险责任制。每年全资和控股子公司的经营管理者上交一定数额的年度资产经营风险金。经理和党委书记年度资产经营风险金为5000元/人,其他班子成员为3000元/人。当年完成或超额完成利润、资本保值率和净资产率指标,返还主要经营管理者及其他班子成员风险金,并奖励党委书记和经理每人5000元,其他班子成员每人3000元;全年未完成,不返还风险金,并按公司干部考核规定处理。这样,既有利于强化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也有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
如前所述,绩效评价考核体系是建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重要基础和可靠保证。如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制订了对各省(区、市)移动通信公司的《经营绩效考评办法》,建立了包括移动通信业务收入、净资产收益率、EBITDA收益率(EBITDA=运营收入-运营支出+折旧+其它业务利润+资产减值准备)、网络重大障碍、通信案件、火灾事故、安全生产等一系列考评指标在内的考评体系,并对各省(区、市)移动通信公司及其领导班子成员确定了奖惩办法。
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控股公司。自2000年4月重组上市以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经营管理管理者建立了新的以业绩考核为基础的薪酬制度。主要包括:(1)在薪酬结构上,用了国际上通行的固定薪酬、业绩奖金、股票期权三单元模式。做到近期激励与远期激励相结合,经营管理者利益与股东利益相结合。(2)在薪酬标准上,取消了原有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按照“级别”确定薪酬的做法,依据经营管理者所在单位应担负的责任、风险,以及管理的幅度、单位效益确定薪酬标准,并对地区公司划分类别,拉大了差距。在各薪酬单元的比重上,浮动部分的比重随着职务的升高、承担责任的加重而相应加大,增强了经营管理者的风险意识。(3)在薪酬分配上,坚持与业绩考核挂钩的原则。把经营者的变动薪酬与业绩指标挂钩,按考核结果进行分配,使经营者的收入随业绩指标完成的好坏上下浮动,以确保实现股份公司的战略目标。作为改革的配套措施,股份公司与高级管理人员签订了业绩合同,制定了《高级管理人员业绩考核办法》,并积极推行管理岗位竞聘上岗制,做到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统一;拟定了《中层以下人员薪酬制度》,下发了《中层以下管理人员业绩考核指导意见》和《操作服务人员业绩考核办法》,使其他员工薪酬分配与经营管理者相衔接,发挥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由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用了国际上通行的经营者薪酬制度模式,拉大了收入分配的差距,突出了业绩考核,注重经营管理者利益与公司价值和股东利益相联系,因而成为公司上市的重要“卖点”,这也是中油股票发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再如,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于2000年对公司传统的薪酬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全员年薪制。在坚持国家规定的“两低于”原则的基础上,按照价值规律和等价交换的基本原则,将员工的薪酬严格与员工的劳动技能、岗位责任、工作绩效以及市场价值挂钩,实现责权利的统一,彻底摒弃经济体制下工资中包含的行政级别、工龄、司龄和学历、职称等平均分配的含量,完全以岗位定薪酬、以责任定薪酬、以业绩定薪酬,并引入了劳动力价值指数作为参考。薪酬制度改革后,员工年度收入构成非常简单明了,仅为年薪一项。原则上年薪的70%作为固定工资按月发放,其余30%根据全年绩效在年终核定发放,取消了原有的各项补贴和费。公司总裁的收入也只有年薪一项,没有股份收入和其他收入。公司总裁收入为公司员工平均收入的3.75倍,保持了较低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建立的新的绩效体系,将公司现有经营主体按贡献度进行分类,主要从经营贡献即当期盈利和规模、经营成长性、资产安全性以及其它管理水平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引导各级经营者不断提高素质,努力寻求真实的经营业绩,并在实施企业战略过程中,积极追求企业的成长性,培育创新能力及潜在的盈利能力,不断提升企业的价值。专门制定了公司总裁绩效评价指标,将评价结果与总裁年度效益工资的核定直接挂钩,在公司薪酬制度中予以明确规定。绩效评价的重点包括当期盈利性、未来成长性和资产安全性,主要考评公司当期税前利润、净利润增长比例、营业额增长比例、市场化盈利能力增长比例、新增逾期应收账款控制比例、新增不良库存控制比例和目标不良资产收现比例七项指标,解决了目标不清、标准不确定的问题。可见,这种新的绩效评价体系十分注重价值管理的理念,不仅关注战略发展的财务成果,而且关注持续和创新的经营管理过程,较以往以预算目标完成为基础的财务评价有了本质上的变革,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三)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方式的多元化实践
目前,年薪制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分配制度改革中普遍用的方式。年薪制是根据企业规模和经营业绩,以年度为单位,支付经营管理者收入的一种分配方式,是现代企业制度分配的一种模式,它是经营管理者价值的一种体现。实行年薪制,可以充分调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以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为例,该集团总公司实行的是以岗位工资为主体的结构工资制,工资由岗级工资、年功工资和业绩工资构成。除工资收入外,中远集团***员不享受任何股份收入和住房补贴等其它工资性收入。1999年,中远集团总裁和党组书记的年度工资收入分别为15.6万元和15.4万元。而该集团从1999年起就对所属二级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试行年薪制管理,明确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收入由基薪、风险收入和嘉奖收入构成,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强化考核机制,建立了《经营管理目标责任书》和经营者管理评议相结合的考核指标体系,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全面地对企业经营者进管理行考核,考核指标涉及生产经营、财务和管理三方面内容。
我们认为,对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实行激励性薪酬制度,分配方式不是单一的,而应当因企制宜地分类设计多元化的薪酬方案,取多种分配形式,建立切合企业实际、有效的经营管理者薪酬激励约束机制。
三、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经营管理者薪酬制度改革的建议
(一)结合建立现代企业人事制度,加快提高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薪酬制度的市场化水平,迅速增强国有企业对人力的竞争力。当前,国有企业面临巨大的人力竞争压力。特别是在优秀的高级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才方面,来自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压力更大。由于外资、民营企业是靠市场机制用人的,其用人、薪酬制度从一开始就植根于市场,并灵活地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竞争中显示了极大的优势。这种优势最直接地表现在薪酬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原有经济的僵死工资制度已被市场经济冲破,国企薪酬的总趋势在向市场(国际同业)接近,但总的说来目前的市场化水平很低,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薪酬制度还远没有建立起来。在人力的配置方面,远未达到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说的“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薪酬涉及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没有好的薪酬制度,很难说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有竞争力,必须按市场规则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市场的基本规则,是等价交换,具体到人力配置就是:你值多少钱,我就付你多少钱。由于受条件限制,国有企业的薪酬制度不可能一下子达到这个程度,但最终必须达到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水平。眼下当务之急是将薪酬过低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迅速提到适当的水平。同时,要尽快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经营管理者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把党管干部原则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结合起来。对实行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国家不再直接委派或聘任经营管理者,改由投资者委派或同意的其它办法任用,企业经理由董事会决定聘任。在新老“三会”关系的处理上,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办法。企业用人主体由国家转向市场。国家也不再向企业统配人员,企业面向市场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人才。要用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大力培育和造就企业家市场。
(二)必须改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自己决定自己薪酬的状况,建立由出资人决定管理者薪酬的制度。国有企业薪酬现状中一个普遍存在的明显违反市场规则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做法是,经营管理者自己决定自己的薪酬,想发多少就发多少(劳动部门虽规定有“总额控制”,但实际控制不住)。出资人决定经营管理者薪酬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国企出现的情况,根源在于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出资人缺位”。改变这种状况的选择似可考虑以下几种方案:一是参考美国公司的做法,向董事会派出代表国家(出资人)利益的“独立的外部董事”(不在公司任管理职务,只领取少量会议补贴,类似美国代表股东利益的外部董事),并由他们组成薪酬委员会,决定管理者的薪酬。二是国家授权成立“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机构”,其中一项重要职能是审核确定国家独资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薪酬。三是对已经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模大、管理规范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授权经营,创造一种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管人与管资产相统一的新型企业***员管理模式。对在国有独资的集团公司和国有控股的企业或子公司任职的经营管理者,应分类管理,区别对待,制定不同的薪酬制度。从经理市场选拔出来并被聘任为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其薪酬要与经理市场价位相对应。上级公司的董事长及经理层不能兼任所属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或经理。上级公司的董事可以在下属上市公司任职,并可以根据其承担的职责领取相应的薪酬。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